首页资讯古文国学欣赏-唐-李翰---【蒙求--96】
846665

欣赏-唐-李翰---【蒙求--96】

溱湖之恋溱湖之恋2024-02-07 09:09:140

作者:潘长宏

2023年9月24日

李翰《蒙求》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总计2484字。全书所讲的,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也 包括一些传说人物故事,其中有表现某种可取言行的,有带有激励劝勉意味的,有文学上脍炙人口的轶闻,从思想内容上看,自然难免有一些宣扬封建思想意识的东西,但跟其他许多蒙书比较,李氏《蒙求》还是属于取材较好、境界较广的一种。

【作者简介】

李翰[约公元七六零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赵州赞皇人,李华之子。擢进士第。天宝中,寓居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为文精密,用思苦涩。天宝末,房琯、韦涉俱荐为史官。禄山之乱,从友人张巡客宋州。巡率州人守城,攻围经年,食尽矢穷方陷。睢阳人瑁其功,以为降贱。翰乃序巡守城事迹,撰张巡姚訚等传两卷上之。肃宗方明巡之忠义。士友称之。累迁翰林学士。病免,客阳翟卒。翰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李翰的著名作品《蒙求》被收录在"唐诗"卷881-1。

【蒙求95-原文】

陈逵豪爽,田方简傲207。黄向访主,陈寔遗盗208。

【蒙求96-译文-1】陈逵豪爽,田方简傲。

《世说新语·豪爽》:“陈林道在西岸,都下诸人共要至牛渚会。陈理既佳,人欲共言折。陈以如意拄颊,望鸡笼山叹曰:'孙伯符志业不遂。’于是竟坐不谈。”刘孝标注引《晋阳秋》曰:“逵为西史中郎将,领淮南太守,戍历阳。”

《韩诗外传》:“田子方之魏。魏太子从车百乘而迎之郊,太子再拜谒田子方,田子方不下车。太子不说曰:'敢问何如则可以骄人矣?’田子方曰:'吾闻以天下骄人而亡者,有矣。由是观之,则贫贱可以骄人矣。夫志不得,则授履而适秦楚耳,安往而不得贫贱乎?’于是太子再拜而后退,田子方遂不下车。”

【蒙求96-译文-2】黄向访主,陈寔遗盗。

谢承《后汉书》:“黄向,字文章。为性廉洁,尝步行于路中,得金玑一囊,可值二百余万。募求得其主,还之。”

《后汉书·陈寔传》:“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自为儿童,虽在戏弄,为等类所归。少作县吏,常给事厮役,后为都亭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乃为都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今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蒙求96-释义】

陈逵,字林道。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人,东晋官员,官至淮南太守。西晋太尉陈准之孙,金谷二十四友之一陈眕之子。豪爽即豪放直爽,敢说敢为。

田方即田子方,姓田,名无择,字子方。战国初期魏国人,孔子弟子子贡的学生,儒家学者。魏文侯曾聘其为师。简傲即高傲。因其不下车接受魏文帝之子太子的迎接,故有此说。

黄向,字文章,东汉人物,以拾金不昧,清廉尚品著称。访主即寻找失主。

陈寔(104—187),字仲弓,亦作仲躬。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曾任太丘长,故世称陈太丘。谥号文范先生。遗盗即给盗贼赠送绢二匹。陈寔遗盗就是用仁德感动窃贼弃恶从善。成语“梁上君子”也出自此。原指躲在梁上的君子,后成小偷、窃贼的代称。

【蒙求96-欣赏】

豪爽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篇章,记录各种所谓豪爽的人物故事,这里用“豪爽”来说明陈逵的个性特征,也仅仅是人物性格中的一种豪爽而已。具体表现就是对想折服他的人不与理睬,给向折服的人一句,连孙策这样的人都有实现不了的志向,何况你们呢?至于田子方的高傲,只能理解成士人向权贵的挑战了。

黄向拾金不昧还其主,是其个人的品行,也是当时时代崇尚的行为,类似“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日月。陈寔给偷窃者赠送二匹绢,其实是一种劝善抑恶的教化方法。这种方法受古人推崇,是因为古人信奉人性本善的缘故。

最后请亲爱的的你欣赏: 田子方【一语让傲慢的太子击猛然醒悟】的故事

田子方是子贡的弟子,跟随子贡学得一身精湛儒术。其为人刚毅果决,傲王侯,轻富贵,在当时战国初期那个时代,以学问道德闻名于诸侯。他是魏国人,魏文侯即位后为富国强兵,招揽贤才,便慕名聘其为师,对他执礼甚恭。一时间,众多士子听说田子方都到魏国了,而魏文侯又那么礼贤下士,便也纷纷奔魏,魏国的人才储备逐步强盛起来。田子方在魏期间,不只对国君时常巧妙进谏,指出国君的过失,而且就算对年轻气盛的太子,也抓住机会就进行敲打。有时,甚至敲打的看起来有些过分。

《史记》记载:一次魏太子击出行,在路上碰到了迎面而来的田子方的车驾。太子见状急忙命令停车,而且自己第一时间就跳下车伏谒于道旁向田子方致敬。可田子方呢?明明看到太子了,却装作没看到一样,命令车驾不要停,继续向前。于是太子义愤填膺地站起来,跳上车就命令车驾快速追上田子方的车马。

“田老师,有个问题我倒想要请教请教你!”太子依旧怒气冲冲,估计也没下车,探出个脑袋就问。

“哦?太子请说?”田子方倒是淡然的很。

“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意思就是:“是富贵的人更有资格对人傲慢呢?还是贫贱的人更能对人傲慢?”言下之意,就算是要对人傲慢,也轮不到他田子方,而是他太子击,作为魏国太子,他才更有对人傲慢的资格!

田子方听后暗笑:不动声色,淡然答道:“当然是贫贱的人更有资格对人傲慢,富贵的人,怎敢对人傲慢?”田子方继续悠悠说道:“国君若对他人傲慢,就会失去自己的国家;大夫若对人傲慢,就会失去他的封邑。而失去国家的人,从来没听说还能再重新得到一个国家的;失去封邑的人,也从未听说还能再得到一个封邑。但像我们这种贫贱的人,干的不痛快,大不了直接卷起包裹走人,到哪里又不能重新得到这种贫贱呢?”一番话,顿时把太子给说的哑口无言。良久,又只感觉后背上冷汗直冒。是啊,国君失国,何止不能重新得到国家那么简单?简直连性命都会丢掉!大夫失去封邑也一样...

于是,他这才终于明白田子方的苦心,也终于知道,原来傻逼的是自己...于是慌忙命人掀开车帘,自己跳下马车,恭恭敬敬向田子方执礼致歉。

魏文侯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位五十年,开创了魏国百年霸业之始,而他的儿子太子击继位后,相当的有作为,将魏国百年称霸之路推向了另一个高峰。这一切,少不了像田子方这样的“明师”适时地对他进行的敲打。

田子方为什么对太子那样?因为他能看出来,太子虽下车跪倒于地,但心中的傲慢之气未减,而且可能也只是对自己这样,因自己毕竟是他父亲的老师。可对于其他人呢?若太子也是那样傲慢,又怎能留得住贤才?国无贤才,如何立国!于是他要做的,就是打碎太子心中的傲慢!最后,太子击成长的的确是很不错,在他死后,谥曰“武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