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道德经》之方法论:心理健康,适应变化,重点在于谁来改变
《道德经》哲学思想就是辩证法,辩证法重点在于“变化”,客观世界的变化如天气好接受,主观世界的变化如情绪不好接受。接受心理世界的变化,变好是变化,变差也是变化,接受不同观点、不良情绪、不适行为,这是老子辩证法思想忠告。辩证法思想属于世界观范畴,作为认知理论来指导生活,这就成为了方法论。老子方法论是什么呢?对应现实生活就是促进心理健康,包括自我关系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简而言之是适应变化和如其所是。对于自我关系而言,心理健康方法论就是“适应变化”,这是心理健康五要素之一。老子给出的忠告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柔弱胜刚强”,“上善若水”,也就是采谦卑示弱的方式处理事情。这个处事方式就是从自我做起,通过自我改变,而不是改变外界,来适应环境变化。比如环境很差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一般是怨天尤人,指责社会,甚至丧失希望,没有信心,忧心忡忡,这里隐含的是试图改变外部环境来让自己心理正常。问题在于外部环境虽然不是物理世界不可改变,但是时代潮流变化也非个人人力可以扭转,因此改变环境只能是痛苦无用的想法。在老子看来,改变环境和改变他人出发点就是不对的,因为只能通过改变自我来适应环境,这就是主动示弱。遇到事情时候谁来改变?是别人改变,还是自己改变,哪个究竟更为靠谱呢?不言而喻,改变自我才是唯一可行方式。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我们本能先改变环境,受挫后才会改变自己,前者是初级控制,后者是次级控制。举个例子,有人打了我们一拳,我们本能会回他一脚,这就是初级控制,来适应变化,如果效果不好或者不能这么冲动,就会采取其他应对方式,如表达诉求等,就成为次级控制。从心理发展角度看,次级控制能力是需要学习的,这就是为什么改变自我不容易,而推诿责备试图改变环境那么容易。因此,老子倡导的示弱做法才会如他所言,“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是逆本能做法,是克服初级控制本能的次级控制。接受辩证法世界观,重点在于接受心理世界的变化,而适应变化的方法论,重点解决谁来改变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我,而不是试图改变环境。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