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法要直指(39)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法要直指
〖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本无心,心本无动。动不离心,心不离动。动无心离,心无动离。动是心用,用是心动。即动即用,不动不用。用体本空。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
一般人刚看的时候很容易糊涂,我给你讲一讲啊,让你明白:离开动它没有心,离开心它也不会动。性相就是心,和身体是似一非一的关系,心法不二,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你不要住着它动,也不住着它不动,这是二见。不要说动与不动,不要说它有和无二见。第三个:它动也好、用也好,只要你当下直肯,动用本自一心,自明而已,不要起知见,不要受它骗了,就是这个意思。
这不说来说去,他绕一大堆给大家弄糊涂了。为什么心里有挂碍?因为是无量劫执着一个我,跳不出去。因不透缘起如幻、一切法无我之理,才产生了在世间的我执。人生主要有三大障碍,不能自由自在:第一是情,第二是物,第三是臭皮囊。出家人比在家人好一些,就剩下臭壳子一种,他好转了。在家人很难,这三关你捅不下去的时候,即生死之障。看着很简单,这就问你自己吧。要是有任何挂碍,对不起,你有它就有,你没有它就没有。给大家这么讲那么说就是这个道理,让你明白身体本来就是无情物,和外头的植物、动物是一样的。心和它是什么关系啊?似一非一,说一不对,说它不是一也不对,因为佛法是不二法!不要起有无、动不动等等的知见,也不要住着,就是这意思。
〖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笑而未曾笑,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去来是因缘假相,自性里何有来去,因为自性本来空寂,它没有来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笑而未曾笑,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来来去去不住着,心里就没有这东西。他成天干什么,也就是没干。因此来说,不用解释,言语道断就是不要在上面费脑筋解释。心行处灭,不住着就心行处灭了嘛。
〖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执即业脱。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你不住着见闻觉知,一切法但有名字,本自圆寂。刚才讲无住,嘴上会说,真的是那么回事吗?身体这疼那痒,你去透个根本,找不见这痛痒之处,所以痛痒不可得。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执即业脱。千万不要住,执就是住的意思,不要执即业脱,不要住着,一切法它本来就束不了你的。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如不见性,讲说佛法无有凭据,为什么?一切言说皆是方便,不是根本也。根本者,心也,故说“不识自心,学法无益。”不透自心,纵说经论如恒河沙,也是邪说,不是真正之法也。真正之法,是无法之法,是名真法。言说意解,如何到达!故祖师西来,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添,若因缘福德具足者,当下直肯即是,何用修持言说。下面这个偈颂,是很好的诠释。
〖颂曰: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徧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开始学的时候,一看这句话我就明白这个道理了,但是没有相应。心心心为什么难可寻?你看、听、动、用不都是心嘛,你找都找不见。没有颜色、没有相貌、没有体段,你找不见的,动念即乖。为什么宽时遍法界?你看天、看地、看东、看西都是这个心,所以宽时遍法界。为什么窄时不容针?在这最窄处、忽闪这一念,你能找见嘛?谁能抓住忽闪这一念啊?所以窄处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咱们一天拜佛、学佛、求佛、念阿弥陀佛、消业都求佛去,智者求心不求佛嘛!了知三界空无物,应观法界性。法界性是什么?本来无一物。法界性本来是空的,那么罪业是怎么产生的?一切唯心造。若欲求佛但求心,如果你想求佛,很简单嘛——求心。这里的求心不是取舍的求,这里的求是相应的意思。你不要跟着文字去理解,要想求佛就要和自性相契,相契叫求。只这心心心是佛,哪个心?依文解意就能绕晕你,就是这个这个。不是说还有个心,心外还有个佛。你看——就是这个心,喝水这个动作——就是这个心,它就是佛。看东西这个心就是佛。学法人往往都把这句话轻描淡写,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得要领,根本就在这里。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这句话是根本,很多人都不懂要领。咱们学佛法,为什么与道不相应就在这里。为什么我本求心心自持?心本来空的,它老是这样。“求心不得待心知”是什么意思呀?就是默契,看、动、用上不让添加,不让意识理解,不要落到意识上,也称第二念。这一点就最难了呀!用不上劲儿,动念即乖。为什么动念即乖啊?动念不是通过意识、心上生心的执着嘛。很多人在经教里头学来学去就这一丁点儿,没有顿契到,故才有了怕堕怕失的恐惧,之后才产生了禅净双修的邪说。如直下顿契自心一切了,何有这些。就这一句话。我现在把如来真实义和盘托出,大家什么时候相应,就看大家因缘吧。
为什么叫一悟即入如来地呢?上根人顿契,了本而应事,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中下根人借境除心、安心,这是愚痴人,因为他在假相上造作。心本来不需要练什么修什么。每个动,它就是心,心外没有任何一法。让你明心,明的是心体本空。最主要就是这句话——“求心不得待心知”,求就是与自性相应,不要起第二念、落到意识理解的拐棍上。这个拐棍,就这一点点,很多人讲了这么多法,讲错了吗?没错。他理解对不对?全对。他就不明白这一点点,就这一点点让很多人都卡在上边了。咱们学法就是直下默契,默契不要着默契想。不要落到我以为、我理解上。超越文字,不立文字,就是不要在文字上去取舍,不要住到文字上,文字上没有道没有佛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若明自心在世间应用,何处不自在,何用文字言说,就这点是最难的。
不相应不要紧,按我指点给你的去行之,缘到就没有不相应的。如透达诸法空相,你成什么、求什么?一切法有我吗?成就别人就对了,你成就别人的时候,自然与道相应,不需要修什么,回了家也如此。原来不明白的时候,老起人我知见,现在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心相,你跟自心相较什么真呀!海纳百川,有融乃大,一切法还有纷争吗?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法法性空。有时候偶尔起也不要着急,只要帮助别人,成就别人就对了,不要起任何心,自然与道相应。缘到了,一下就相应了,什么法也拘不了你,从此你活得潇潇洒洒,从容自在。
最主要就是这一点点,求心不得心待知,不要再落到意识上“我理解、我认为”,不要让它知道。默契不着默契想,要是有个默契,“这是默契”,“这是性”,这就有乖法体,自性里没有这东西。就这点点用不上劲的,就在无意中当下契会,一下明白了,哎呀,原来如此。我们之前讲过的香严禅师,他经教看了那么多,也给别人讲,也没明白根本。后来把一切都放下了,只当个饭僧,耙地时石头嘣到竹子上,“嘎”一下相应了、彻悟了。为什么当时没给他点破?点破不是落意识上了嘛。意识特别微细,咱们这意识的拐棍是无量劫过来的。意就是我,识就是分别,这个“我”根深蒂固,无量劫过来的。求心不得待心知,不要让意识知道,在超越它的时候,在无意识当中,一下相应。你们现在明白了这个道理,要是按我跟你说的去做,天天只想着成就别人的时候,没有一个不相应的。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这句话是根本。可能你在这吃饭,谁无意碰了你,哎呀,一下就相应了。很多祖师都是这样,马祖和百丈,鸭子飞了么?飞了。马祖捏百丈鼻子,他一下相应了。哪有来去?心外还有飞与不飞么?赵州和尚不也是一下明白了嘛。八十岁了,还背上包到处走,因为心不安嘛,咱们心老在浮动。还有个老和尚出家八十年,讲了六十年禅,后二十年,每天四万声佛号往生西方,因为他没有落底,心里害怕。一旦失去人身,掉别道了怎么办,因此要有个抓握处。实则未透缘起法之理,未真透达不二法,迷时有垢净,透本来何有垢净。不了,花开见佛悟无生后,再回娑婆吗?佛法本是一心法,也称不二法,何来垢净、来去。你们在这不要怕,若透一心法,你们百分之百一个不落,你们都是达摩、黄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