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林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张祥云《鞠园藏书目》献疑
注:本文发表于《新世纪图书馆》2022年第11期,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徐书林老师授权发布!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张祥云《鞠园藏书目》献疑
徐书林
摘要:张祥云是清乾嘉时期福建藏书大家,然其声名、藏书湮没无闻。郑振铎《西谛书目》始收“张祥云藏”《鞠园藏书目》,此目今存中国国家图书馆,题作“张祥云编”。然通考全目,可以发现此目收录不少张氏去世后的书籍,而明确可知经过张氏收藏的书籍不见于此目,加之书目体例不一,错讹较多,故《鞠园藏书目》题作张祥云藏或编值得商榷。关键词:张祥云;《鞠园藏书目》;辨伪0 引 言清中期私家藏书兴盛,有多个藏书中心,然今日研究多集中于江浙,而对藏书仅随其后的福建关注较少。福建私人藏书家多分布于福州与泉州两府[1]306,福州府的郑杰、陈寿祺等有藏书目录流传,广为人知;泉州府诸人因材料分散,多淹没不闻。龚显曾《亦园脞牍·泉州藏书家》云:“乾嘉以来,吾邑收藏之富,无过于张鞠园观察祥云。”[2]221可见张祥云是乾嘉时期泉州藏书大家。①
张祥云,字鞠园,清晋江人。郑振铎《西谛书目》记载“《鞠园藏书目》二卷,清张祥云藏,抄本,二册”[3]22,李玉安与黄正雨所编《中国藏书家通典》、方宝川与方挺合著《福建历代私家藏书》皆承袭郑说,著为“张祥云编”。此目今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分上下两卷,半叶八行,行字不等,四周双边,白鱼尾。卷上(下)首叶钤“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北京图书馆藏”,卷上(下)末叶钤“长乐郑氏藏书之印”“北京图书馆藏”。首叶题“晋江张祥云编”,版心上方题“鞠园藏书目”,中标卷上(下)与四部分类,下标叶数。此目共收572部书籍,其中卷上包括经部99部、史部139部、子部165部,卷下包括集部169部。诸书仅列书名、卷数、作者,以及部分作者籍贯。[4]②至此,似乎关于张氏藏书目录有了重大突破,然我们在考察张氏生卒、藏书情况时,对此目著录为“张祥云编”或“张祥云藏”产生了一些疑虑,现分析如下。
1 书目多有张氏去世后所成之书
《鞠园藏书目》所收诸书,有的成书年代较晚,距龚显曾所言“乾嘉”跨度较大,故我们需要弄清张氏的生卒年,以分析所收诸书的具体情况。
张祥云其人,据道光九年(1829)《晋江府志·选举志》可知他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考中举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考中进士,后任刑部主事、安徽庐州知府。[5]《中国藏书家通典》云:“张祥云(?—约1812)……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官庐江太守、知府,后以养亲乞归。嘉庆十七年(1812)不幸惹上官司,忧愤死于狱中。”[6]506此处所记张氏大致卒年,当是据《黄丕烈藏书题跋集》“今闻以事下狱,瘐死矣。壬申记”[7]108推断。张氏因何下狱,黄未明言,龚显曾云:“归田后,与乡人争海壖,瘐死。”[2]222《清史列传·初彭龄》中略记此事:“嘉庆十六年……五月,命偕刑部尚书崇禄赴福建鞫在籍知府张祥云被控案,寻讯明祥云图占民人李维祺垦熟沙洲,主使族人来保用铁器伤毙维祺佃户李辉,赎买订凶,依律论绞。”[8]2659可见张氏因主使族人犯法获罪,黄氏与龚氏所记下狱之事可信。至于黄氏所记听闻张氏去世的时间是否准确可信,则有待于其他资料的佐证。
张祥云的生年,虽无明确记载,但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张祥云,福建人,年四十二岁,由进士掣分刑部主事,乾隆五十七年九月内补授实缺,五十九年九月内题升本部员外郎,六十一年九月内题补郎中,京察一等记名。六十三年十一月内,发往江苏候补知府。[9]451
弄清张氏生年的关键在于解开“年四十二岁,由进士掣分刑部主事”的时间,今查《清会典事例·吏部·除授》:
雍正元年议定,辛丑科留京进士,照壬辰科进士例,礼部咨送内阁考试,果有学问者,留京为内外教习,俟三年满后,照例遇有月官扣补用,其余俱令回籍,照原甲第名次,候吏部截取,赴部选用。嗣后,新进士除选庶吉士外,拣选学问好者,令为内外教习,年满照例补用。……[10]925……乾隆五十五年,论新进士引见后,除已经录用之庶吉士部属即用知县外,其余归班进士,再交吏部按照甲第名次,通行带领引见,候朕记名二十三人,以中书录用,不记名者仍行归班。[10]926
张祥云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三甲第四十六名进士,按进士除授规定,考中后三年方可补用,故他被授予刑部主事的时间当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此年,皇帝召见进士,张氏并非被授予知县的庶吉士,当在记名二十三人中,故两年补得实缺,此后两年一转官。乾隆五十五年(1790)张氏四十二岁,故他生于乾隆十三年(1748)。以人之正常寿命而言,嘉庆十七年(1812)张氏64岁,已归田,因下狱去世是可信的。故张氏生于乾隆十三年(1748),卒于嘉庆十七年(1812)。
考证了张氏的生卒年,有助于我们逐条辨析书目所收书籍的时代。此目是藏书简目,不记版本,但逐条考证所著诸书与作者,可以发现不少著作是张氏死后才成书或刊刻流传的。
卷上第1叶b面有“《易释》四卷,黄式三著”,据天津图书馆所藏道光二十八年(1848)广雅书局刻本黄氏自序云:
……岁庚子,避兵镇邑之甘溪,行箧所携祗有《李氏集解》《王注》《孔疏》《程传本义》及旧所钞丛说,翻阅之,讨论之,悤之又悤之,融会彖、爻、传之所言,易其纲领而后推各爻之所变,于是私有所去取,作《易释》焉。……今岁子以周广搜易注编为《十易后录》,朝夕问难……爰是增删《易释》……藏之家塾,为读易之门。其是与非,后世必有定论之者。道光戊申中秋黄式三自叙,时季六十。[11]3
道光二十八年(1848)黄式三六十岁,由此可知他始作《易释》的“岁庚子”是道光二十年(1840),此时张祥云已去世多年,不可能在所藏或所编书目中收录此书。
卷上第2叶b面“《毛诗复古录》十二卷,吴川吴懋清著”,据吴氏自序云:
懋清暮年酷爱《毛诗》……近得读阮文达所刻《皇清经解》闻见渐广,乃将经文之异字及近儒言解之独得者详为胪刻,参以拙见辨证于后……今年七十,绿水灌瞳,已坏一目,听其坐废,心又不忍,乃力疾起草,复成此编……时道光岁在癸卯横塘山人吴懋清序。[12]308
道光二十三年(1843)吴懋清七十岁,故他生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虽不知吴氏所谓的“暮年”酷爱《毛诗》是何时,但他是见到《皇清经解》刻本后,才开始致力于作《毛诗复古录》的,而《皇清经解》初刻于道光九年(1829),此时张氏已去世,故亦不可能在书目中著录此书。
书目所著《历代河防类要》据徐璈自序“岁庚辰由武陟渡河……归里,长夏检稽乙部,河务所悉,因相刺取。上自夏姒,迄于明代,芟繁提要,条析件系,都为一编”[13]720,可知成书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汉学商兑》据方东树自序落款时间,可知成书于道光六年(1826);《味隽斋史义》据周济自序落款时间,可知成书于道光十二年(1832);《曝书杂记》据蒋光煦跋落款时间,可知成书于道光十九年(1839),此四书皆成书于张祥云去世之后。
此外,书目所记李笠、汪士铎、刘承幹、胡文炳、夏震武、张行孚、徐鼒、龙启瑞、秦祖永、陶保廉、张德容、戴熙、刘凤苞、孙诒让、刘仕廉、雷丰、王士雄17人的活动年份皆晚于张氏几十年,如张行孚是同治间举人,所著《说文发疑》光绪九年(1883)才有定本;陶保廉则同治元年(1862)始生,由此可见张祥云编或藏的书目中是不可能著录这些人的著作。
2 同时代诸人所记诸书不见于此目
龚显曾言:“观察居晋江鉴湖,出守庐州守时,延顾千里授其子弟读书。顾方与孙渊如、黄荛圃诸公往来,校订异书,往往为之搜致传写,又时从阁本录副,故多手钞未刻书及明刻印绵茧纸本。”[2]221张祥云于嘉庆四年(1799)出任庐州知府,与孙星衍、顾千里、黄丕烈往来较多,三人所见张氏藏书,不见于此目。
张祥云与孙星衍是科举同年,他曾拜读孙氏《问字堂集》,并撰文:
迩日多暇,熟读《问字堂集》,广大精微,钩深致远……弟私心悦服,百读不厌,有未能领悟者数端,敢竭愚诚陈于左右。……俟回京细陈,参互考证,庶得指教之益也。……弟学浅才疏,所业即弃去,悠悠无短长。然慕读书好古之士,恒不能一过见。足下天才,不觉长言之不足,并将刍荛之见献于大雅之前,尚祈详细指示,是否有当,勿置之不议也。颇候文禧,不备。年愚弟张祥云顿首上渊如大兄同年足下,七年廿七日泺阳冲。[14]81-82
嘉庆八年(1803),张祥云重修《庐州府志》,延请孙星衍参与此事,“维时阳湖孙观察星衍及元和蒋孝廉棠、全椒王明经祖怡皆好古博雅,因为延请到局纂辑,并选郡中髦士共搜罗订正之”[15]1—2。张孙两人来往较多,据英国东亚科学史图书馆所藏清嘉庆四年(1799)翻明刻本《广舆图》上钤“孙氏伯渊”“温陵张氏藏书”[16]40,可知两人有同观书籍之事。然因文献不足征,故所见仅此一条。
张祥云与顾千里、黄丕烈诸人交往,据蒋凤藻言:“顾千里先生馆其家十年,代为甄择访购,校钞秘籍甚夥。……是以闽中多黄荛圃、吴枚庵、严铁桥、赵晋斋、卢抱经、钱竹汀、陈仲鱼、顾千里辈嘉道名流手校、手钞、手跋等本不少。”[17]392“近年则以陈兰邻、张鞠园两家为巨伯也。……张则江苏黄顾诸名人习近,亦大半皆江浙旧藏而已。”[17]401顾千里馆于张家,不可考得,今仅见顾氏借《元朝祕史》之事:
《元朝秘史》载《永乐大典》中,钱竹汀少詹家所有即从之出,几首尾十五卷。后少詹闻桐乡金主事德舆有残元椠本分卷不同,嘱彼记出,据以著录《元史·艺文志》者是也。残本,主事尝携至吴门,予首见之,率率未得写,就近不知归何处,颇用为憾。去年授徒庐州府,晋江张太守许见所收影元椠旧钞本,通体完善。今年至扬州遂怂恿古余先生借来覆影,此部仍见,命校勘,乃知异于钱少詹本者,不特分《元朝秘史》十卷《续集》二卷,一事也。即如首卷标题下分注二行有“忙豁仑纽察”五字,左“脱察安”三字,必是所署撰书人名衔,而少詹本无之,当依此补正。其余字句、行段,亦往往较胜,可称佳本矣。校勘毕,记其颠末如此。若夫所以订明修《元史》之疏略,少詹题跋洎《考异》中见其大概,引而伸之,唯善读之君子。兹不及详论云。嘉庆乙丑七月,书于郡署六一堂。[18]22
《元朝秘史》成书后,洪武年间有12卷刻本,后编撰《永乐大典》时传钞洪武刻本,并将卷数改为15卷,以致后世有12卷、15卷两个版本。嘉庆九年(1804),顾千里在张祥云处见到影元钞本《元朝秘史》12卷,便怂恿张敦仁刊刻,并亲自校勘。今12卷本中,洪武刻本、张祥云藏本不存,故顾千里校本便成为研究此书的重要本子。
张祥云与黄丕烈书籍往还之事,见于黄氏跋《舆地广记》:“余前所校聚珍本已转归庐江张太守矣。”[7]108以上《广舆图》《元朝秘史》《舆地广记》三书,皆不见于《鞠园藏书目》。
此外,其他与张祥云相交的江南士人③,虽有言张氏藏书之事,然皆未提及张祥云的藏书目,故此目的真伪值得怀疑。如洪亮吉《芜湖喜晤张太守祥云,时摄道事》云:“异书高比屋头山。”[19]201嘉庆八年(1803),凌廷堪所记:“权观察芜湖张鞠园先生勤学好古,集古书数千卷,延先生往观之。先生于九月十六日自署起身,十月初四日回署,尊酒细论者半月有余。观察赠琴一张,古书数种。”[20]359
3 后人所见与今各大书馆所存张氏藏书皆不见于此目
后代藏书家的书目题跋与今各大图书馆所藏中有不少经张祥云收藏、钤印的古书,然这些书籍亦不见于《鞠园藏书目》。
关于张氏藏书的去向,《福建历代私家藏书》云:“辗转分别散入福州刘家镇的'翍均凥’、龚易图的'大通楼’等。”[1]371刘、龚两人为亲属,刘之藏书后多为龚氏收得,今刘氏藏书资料罕见,故我们据龚氏所藏来分析哪些书籍曾经张祥云收藏。龚易图在《大通楼藏书目录》中记载了所收书籍的钤印情况,而张氏藏印有“鞠园藏书”“温陵张氏藏书”两种,此目收录张氏钤印书籍18种,其中两印皆钤者17种,分别是留芝堂原刊本《吴下方言考》、李氏函海本《说文解字篆韵谱》、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汪启淑重刊本《古文四声韵》、明原刊本《说文长笺》、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郭正域刊本《韵经》、明刊本《音韵日月灯》④、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刊本《韵谱本义》、李氏函海本《华阳国志》、清乾隆六十年(1795)钱时钰增订本《增订吴越备史》、刊本《康济谱》、明刊本《金垒子》、双节堂刊本《九史同姓名畧》、明刊本《五灯会元》、刊本《憺园文集》、刊本《东汉文》《西晋文》、明戴贤刊本《盛世新声》;钤“鞠园藏书”的1种,即明刊本《详校篇海》。[21]⑤
后世藏书家蒋凤藻、叶德辉、邓邦述、傅增湘、王国维、朱家溍等曾经眼不少张氏旧藏。如蒋凤藻所记:“旧藏陈芳林《春秋内外传考正》稿本、周春《尔雅补注》、徐圃《东西晋南北朝疆域考》,希詧入是荷。所惜者,书中残蚀,卷末亦脱数页,无从钞补……藻查是书卷首'鞠园藏书’一印,即温陵张氏鞠园钞本。”[17]392叶德辉所见明仿宋本《百川学海》:“此明翻宋本,今亦罕见。……书中有'鞠园藏书’四字朱文方印,各卷首有'温陵张氏藏书’六字朱文方印。”[22]346邓邦述所见明嘉靖刻本《豫章黄先生文集》、宋刻《东莱吕太史文集》《别集》《外集》《文集附录》《拾遗》《丽泽论说集录》,傅增湘所见旧写本《备忘小钞》,王国维所见明刊本《东里文集续编》,朱家溍所藏袁氏贞节堂钞《至元嘉禾志》皆钤“温陵张氏藏书”“鞠园藏书”两印。
此外,今各大图书馆所藏古书上亦存一些与张祥云有关的题跋与钤印。
题跋上,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周星诒跋《中说》、惠栋辑本《汉事会最》、清抄本《书苑菁华》皆提及三书为张祥云旧藏。
宋椠元修本《中说》三册,为常熟冯知十、温陵张氏两家旧藏。吾友谭仲仪得之福州,寄诒邵武,弆之十九年矣。[23]50
《中说》上钤“知十印”“温陵张氏藏书”“杭州谭献仲仪父”,由跋文与钤印可知,此书先归明末常熟藏书家冯知十,后由张祥云收藏。
周星诒跋惠栋辑本《汉事会最》云:
丙寅廿日,得于福州故家,星诒记。温陵张氏藏书,囗本,廿四册,盖从手稿写出也。……温陵张氏,乾嘉间藏书家。[24]
目录首叶钤“温陵张氏藏书”,可见此书经过惠栋、张祥云收藏。周星诒《传忠堂书目》中记“《汉事会最》,囗卷,二十四册,温陵张氏钞本”[25]324正可与之对照。此书后归蒋凤藻,蒋氏《秦汉十印斋书目》著录“《汉事会最》,廿四本,温陵张氏钞本”[26]36。
此本(清抄本《书苑菁华》)予得之福州旧家,为值甚廉。……此卷更有吴枚庵及张鞠庵印,已详予《书钞阁书目》中,兹不更及。同治丁卯十一月十一日灯下星诒记。[27]2
《书苑菁华》上钤“鞠园藏书”“吴翌凤家藏文苑”“季贶”“茂苑香生蒋凤藻秦汉十印斋秘箧图书”,另周星诒在《书钞阁行箧书目》中记“《书苑菁华》,二本,吴枚庵校,国初人写本”[28]309,可见此书先后经过吴翌凤、张祥云、周星诒、蒋凤藻收藏。张祥云能够收得上述江苏士人所藏三书,与他仕宦庐州,多与江苏士人交往有关。
钤印上,中外各大图书馆所藏不少古书上有张氏藏书印。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二十三年萧一中刻本《古乐府》上钤“鞠园藏书”“温陵张氏藏书”[29]193,日本静嘉堂所藏明刊本《齐乘》上钤“鞠园藏书”“温陵张氏藏书”[30]721,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清乾隆十八年洪涛山房刻本《余忠宣公文集》上钤“鞠园藏书”“温陵张氏藏书”[31]481—482。
此外,据《福建历代私家藏书》可知“今福建省图书馆有其旧藏:明刻本十四部,清刻本八部,如:明万历刻本《韵经》五卷、《韵谱本义》十卷、《湖广总志》九十八卷、《康济谱》二十五卷、《金垒子》四十四卷等”[1]371,上述五种皆不见于《鞠园藏书目》。
以上后人所记、所见及今各大图书馆所藏明确可知曾经张祥云收藏的书籍皆不见于《鞠园藏书目》。稍晚的福建藏书家,如刘家镇、龚易图,以及收得张氏藏书的周星诒、蒋凤藻等,皆未提及张祥云有此书目,可见此目题作“张祥云编”或“张祥云藏”,确有疑问。
4 此目编撰体例不一,错误较多
《鞠园藏书目》中诸书著者姓名著录、著者籍贯、诸书排列等体例不一,十分混乱。另外,书目中著录错误的地方亦较多。
内容上,诸书或著姓名,或著字、号。以经部而言,99部书籍中97部皆有著者,其中著录姓名者83种;著字者9种,如“《尚书古文疏证》八卷《书疑》一卷,阎百诗撰”,百诗是阎若璩的字,“《九经古义》十六卷《附左传补注》六卷,东吴惠定宇著”,定宇是惠栋的字;著号者5种,如“《求古录礼说》十六卷《校勘记》二卷,镇海金诚斋著”,诚斋是金鹗的号,“《春秋经传类求》十二卷,孙石芝著”,石芝是孙从添的号。名、字、号著录体例不一。
籍贯上,书目著录了部分著者的籍贯,然十分随意。首出不标,后出反见者,如卷上第20叶a面著录两种卢之颐所著的书,前一处为“《学古诊则》四卷,卢之颐辑”,后一处作“《芷园素社痎疟论疏》一卷《附达生篇》一卷,钱塘卢之颐疏”;卷上第73叶b面收录的两种袁树珊著作亦同,前一处作“《大六壬探原》二卷,袁树珊纂”,后一处为“《选吉探原》二卷,江都袁树珊纂”;此目共收3种杭世骏所作书籍,分别见于卷上第7叶b面《石经考异》、卷下第6叶a面《道古堂文集》《诗集》《外集》、卷下第12叶b面《词科掌录》《余话》,但却在《道古堂文集》下著录籍贯仁和;卷上第1叶a面“《周易旁注》六卷,朱枫林著”,卷下第4叶b面“《朱枫林集》十卷,新安朱升著”,朱升号枫林,同一著者,首列号,后列姓名,且首次出现时不列籍贯,体例甚乱。此外,哪些作者标籍贯,哪些不标,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说文统释自序》一卷,嘉定钱大昭著”,“《潜研堂诗集》十卷《文集》五十卷,钱大昕著”,若此目是张祥云藏或编,以张氏与江苏士人的熟悉程度,不应区别标注钱氏兄弟二人。
编排上,各部之书或未以类相从,或年代次序混乱。如子部第一叶所列诸书为《老子道德经述义》《庄子南华经解》《孔子家语》《庄子解》《庄子旁注》《庄子因》《南华真经旁注》《庄子南华雪心编》《荀子》《列子》《文中子》《新序》《墨子闲诂》《墨语》《至游子》《伸蒙子》,道家、儒家、墨家著作混杂。集部第一叶b面,张九龄的著作居首,继之徐铉、陶渊明、庾信、蔡邕、李商隐等,年代先后错杂。
此外,所列书名、作者亦有不少错讹之处。如卷上第10叶b面《六朝字迹类编》,“字”当作“事”;“《读书提要录》十二卷,高沙夏之容著”,“容”当作“蓉”。卷上第15叶a面《秦汉瓦当文》,“文”后脱“字”;《括苍金石志》,“括”当作“栝”。卷上第18叶a面“《尸子》二卷《附存疑》,王继培辑”,“王”当作“汪”。卷上第19叶a面“《理学宗传》二十六卷,孙可逢著”,“可”当作“奇”。
由此可见,此目编撰草率,体例不一,加之错误较多,而张祥云作为乾嘉时期有识之藏书家,若此目经过他编写,当不致如此。
5 结 语
综上所述,《鞠园藏书目》题作“张祥云藏”或“张祥云编”确有疑问。关于此目与张氏的关系,我们认为存在两种可能:或是张氏后人整理散佚余书时,添入后代所藏,仍题作张祥云;或是书商因张氏声名在后世隐而不彰,故作伪。然因文献不足征,目前仅《(道光)晋江府志·选举志》《(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名宦传》简略记载了张祥云的生平,故此目与张氏是否有关,关系如何,则有待於更多史料的发掘。
参考文献:[1]方宝川,方挺等著.福建历代私家藏书[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2](清)龚显曾著;谢如俊,陈琼芳点校.薇花吟馆诗存:亦园脞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3] 国家图书馆古籍部编.西谛藏书善本图录:附西谛书目[M].北京:中华书局,2008.[4]李万健,邓咏秋编.鞠园藏书目[M]‖清代私家藏书目录题跋丛刊(第二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5](清)胡之铻修;周学曾,尤逊恭等纂.(道光)晋江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第25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6]李玉安,黄正雨编著.中国藏书家通典[M].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7](清)黄丕烈撰;余鸣鸿,占旭东点校.黄丕烈藏书题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8](清)佚名撰;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9]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二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清会典事例(卷七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1.[11](清)黄式三撰.易释[M].清道光二十八年广雅书局刻本.[12](清)吴懋清.毛诗复古录[M]‖四库未收书辑刊(第5辑第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13](清)徐璈.历代河防类要[M]‖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5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14](清)孙星衍.问字堂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3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5](清)张祥云修;(清)孙星衍等纂.(嘉庆)庐州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1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6](英)莫弗特,陈正宏主编.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东亚科学史图书馆藏汉籍善本图目[M].上海:中西书局,2020.[17](清)蒋凤藻.心矩斋尺牍[M]‖丛书集成续编(第142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18](清)顾广圻著;黄明标点.思适斋书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9](清)洪亮吉.更生斋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1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0](清)凌廷堪撰;纪健生校点.凌廷堪全集[M].合肥:黄山书社,2009.[21](清)龚易图.大通楼藏书目录簿[M]‖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2](清)叶德辉.百川学海[M].长沙:岳麓书社,2011.[23](宋)阮逸注.中说(第二册)[M].明初刻本.[24](清)惠栋辑.汉书会最[M].抄本.[25](清)周星诒.传忠堂书目[M]‖丛书集成续编(第71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26](清)蒋凤藻.秦汉十印斋书目[M].稿本.[27](宋)陈思辑.书苑菁华[M].清抄本.[28](清)周星诒.书钞阁行箧书目‖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9]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1902—2002[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30](日)河田罴撰;杜泽逊等点校.静嘉堂秘籍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31]多伦多大学郑裕彤东亚图书馆编.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提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注释:
①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五“张祥云鞠园”云:“廉吏可为未可为,槃缨请室等湘纍。鼓琴谁折芳馨寄,三復于湖次仲诗。”
②编撰者将此目定为“民国抄本”,或是以避讳而论。此目避讳不严,清代“玄”“弘”两字皆不避讳。
③张祥云与多位江南士人有过交往,他曾绘《扬子饱帆图》,凌廷堪、吴树萱、张问陶、赵怀玉等人皆有题咏。如赵怀玉《吴门晤张太守(祥云),时已乞养得请,出己未所绘扬子饱帆图索题》:“如练澄江五两悬,之官犹记九年前。客窗重展生绡看,身已收帆到岸边。疏慵我合老归耕,君亦居然勇退成。毕竟乘风输爱日,循陔岁月嫁专城。”
④《大通楼藏书目录》卷五“附录:副本书籍”中有“《同文铎》三十卷,明吕维祺撰,合订八册。明刊本(查此书即《音韵日月灯》之一种),有温陵张氏藏书、鞠园藏书印记”,故今不列此书。
⑤此外,龚氏在书目中还记载了1种张祥云刊刻的书籍,即清嘉庆八年(1803)刻本《包孝肃奏议》。
【作者简介】
徐书林,女,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现为湖北省图书馆馆员。
“书目文献”约稿:凡已经公开发表有关文献学、古代文史相关文章,古籍新书介绍、文史期刊目录摘要等均可。来稿敬请编辑为word格式,可以以文件夹压缩方式配图(含个人介绍),发到邮箱njt724@163.com。感谢您的支持!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