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知常曰明,原文 注释 翻译 名家解读
847515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知常曰明,原文 注释 翻译 名家解读

不以物喜10101不以物喜101012024-02-22 08:06:360

第十六章 知常曰明至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其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⑤。归根曰静,静曰复命⑥。复命曰常⑦,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⑧,容乃公⑨,公乃王,王乃天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语译】①至虚极,守静笃:心灵虚空到极点,静谧到极点。虚、静,都是形容人的心灵空明宁静。极、笃,皆为极端、极度、极点之意。②作:生长,发展,活动。③复:循环往复。④芸芸:茂盛,纷杂,繁多。⑤根:指道。⑥复命:回归本来状态。⑦常:指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永恒规律。⑧容:宽容,包容。⑨公:大公无私。⑩天:指自然的天,也可理解为自然界的代称。译文心灵虚空到极点,静谧到极点。世间万物一齐蓬勃生长,我从发展变化中观察它们循环往复的运动规律。万物纷纷芸芸,各自回归其本源。回归本源叫做寂静。寂静叫做回归本来状态。回归本来状态叫做永恒规律,了解这种永恒规律就叫做明智。不了解这种永恒规律而胡乱妄为,就会带来灾难。认识了永恒规律才会大度包容,大度包容才能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才能君临天下,君临天下才能合乎自然,合乎自然才算得道。得了道才能长生久视,终身免于危难。

名家注解王 弼: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以虚静观其反复。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朱元璋:物生而长,长而成,成而敛,敛则复命矣。比明年复如之,所以云常。人能知常,则道明矣。若或不知常,不知序,妄为则凶矣。河上公:能知道之所常行,去情忘欲,无所不包容也。无所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莫当。公正无私,可以为天下王。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与道合同,乃能长久。

经典解读致虚与守静,是老子于本章特别强调的。他认为,人们应当用虚寂沉静的状态,去面对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此外,他还提出了“归根”、“复命”的概念,主张回归到一切存在的根源,即完全虚静的状态。老子认为,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生长到死亡、再生长到再死亡,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都遵循着这个运动规律。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了解、认识这个规律,并且把它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在老子看来,无论是认识人生哲理,还是认识客观世界,其基本态度是“致虚”、“清静”、“归根”和“复命”。虚无是道的本体,运用起来是无穷无尽的。“致虚极”是要人们排除物欲的诱惑,回归到虚静的本性,这样才能认识“道”。“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曾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这句话扼要地概括了老子的人生态度,那就是“清静无为”、“恬淡寡欲”。“静”与“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的作用。关于“归根”,根是草木所由生的部分,有根本、根源、根基诸义,是一切事物起点。老子认为,对立是过程,是相对的,统一是归宿,是绝对的。这就是归根的哲学含义。老子主张要虚心,静观万物的发展和变化。他认为万物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变来变去,又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等于不变,所以叫做静。既然静是万物变化的总原则,所以是常,为了遵循这一静的原则,就不要轻举妄动。把这一原则应用到生活中,也就是说,顺势而为才能避免危险,有所成就。

处世空明拳:宽容大度人抬爱老子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意思是,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做到胸怀宽广,包容一切,包容一切就能大公无私,大公无私就能君临天下,君临天下就能与宇宙融合为一体,与宇宙融为一体才算得道之人。得道之人生命才能长久,终生也不会有危难。容,体现的是一种人生的高度。以包容的态度处世,不仅是做人的美德,也是做人的智慧。包容当是有为人生的态度,是生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包容者定然是睿智、博大之人。一位慈祥的老人在餐馆里准备吃饭,因为今天他特别的高兴。女儿给他买了一部手机,黑黑的色调,宽大的造型,一辈子没有“现代”一回的老人皱纹舒展,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老人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机,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欣赏这精美的礼物,禁不住笑出了声,悠闲地将手机放在了餐桌上……他的举动引起了一个小偷的注意,也吸引了他人目光。就在老人回头招呼服务员点菜的时候,小偷以娴熟的技巧、轻快的动作,瞬间将桌上的手机揣进自己的腰包。看看老人还没有回转身来,若无其事地向店门走去。这一切被一位顾客看在眼里,准备站起身去拦截,这时老人转回头也发现了手机不翼而飞。老人环顾一下四周,只有一个影子快走到了门口,老人站起身快步走到小偷的身后,用手拍了一下小偷的肩膀,他的举动让那位准备拦截的人大为担心,也紧紧地跟了过去。只听老人笑呵呵地说:小伙子,昨天我女儿给我买了一部新手机,是送给我70大寿的礼物,可是我的眼神不太好,刚才明明放在桌上的,转眼不见了……小偷紧张了,做贼心虚,汗就下来了。老人装作没有看见,继续说道:可能是被我不小心碰掉了,但是我老眼昏花,没有找到,你年轻,眼神好,求你帮我找一找好吗?小偷闻听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很痛快地答道:没问题!说着真的围着老人的餐桌转了一圈,左看右看,又转了一圈,偷偷掏出手机双手递给了老人:大爷您看是这个吗?老人接过手机连声说道:“谢谢你呀,小伙子,你真是一个好人!”小偷脸上堆出了灿烂的笑容,说:“没什么,这是应该的!”说完,小偷走了。那位准备拦截的人来到老人的面前。“老人家,你怎么不报警啊?”老人笑了,说道:“报警我的手机也许能找回来,可是我却失去了比手机价值百倍、千倍的东西呀!”问话的人很不解地问:“那是什么?”老人很深沉地答道:“宽容……”宽容是生活快乐的源泉,它让我们忘却计较,忘却烦恼,以一颗微笑的心对待生活,对待一切。古希腊有位哲人说过:“学会宽容,世界会变得更广阔,忘却计较,人生才能永远快乐。”“能容誉毁风中过,坐看云烟笔底穿。肺腑曾来存雅志,丹心自信透真坚。”字里行间透出了一个人宽阔坦荡的胸怀,虚怀若谷的气度。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就不仅是人际情感交流的润滑剂,更是人生这棵大树上滴翠的绿叶和吐艳的花朵,灿烂着迷人的魅力和神韵。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老人,对学生,对邻居,对同事,对顾客……都要有颗宽容的爱心。

商海逍遥游:顺势而谋成大业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意思是说,返回本性就叫自然,认识这种永恒的自然规律就叫做明智。对一个商人来说,要想在商海中一帆风顺,就要把握住“常”,即事物发展的趋势。《史记》中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顺势而为,是兵家的高明策略,也是一个商人的最高行为准则,顺大趋势必有大收益。逆势短线仅为小聪明,顺势方为大智慧。传说有一种叫“泥鱼”的动物。天旱水干时,其他鱼类都因失水而丧失了生命,而泥鱼却能把身体钻进泥中休眠,如此可以存活一年之久。等到天下了雨,池塘中又积满了水,泥鱼便慢慢从泥中钻出来,重新活跃起来。这时它便快速繁殖,占领整个池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由于泥鱼有这种顺应天道的能力,所以成为有不死之身的奇鱼。一个商人要想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也需要具备像泥鱼这样顺利趋势的能力。红顶商人胡雪岩认为,只有首先了解天下大势,才能顺势取势。他所处的时期,首要的天下大势就是“太平天国起义”。他通过对战争形势的分析,看准了“太平军”早晚要败于清军之手。既然天下大势是这样,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帮助清军赢得战争。胡雪岩曾说:“只要能帮官军打胜仗的生意,我都做,哪怕亏本也要做。要晓得这不是亏本,是放资本下去,只要官军打了胜仗,时势一太平,什么生意不好做?到那时候,你是出过力的,公家自会报答你,做生意处处方便。”看清了天下大势,就能顺势而取。势在清军一方,自然要帮清军。怀有大智慧大抱负的商人,决不会不考虑大的社会历史的走向,仅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断送大好前程。智者顺势而谋。能看清大趋势,才能顺应大形势提出大战略。企业的发展必须选择顺势而为,不能逆势而动。管理者作为企业的领航员,定要能够预先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若让竞争对手抢先一步,就会使企业陷于被动;若对趋势判断错误,则会将企业引入误区。

黄山游踪网络是一种新兴行业,网络世界变数无穷,但“顺势而为”仍是最基本的经营法则。曾经,在互联网领域,出现过诸如“门户网站正面临专业网站挑战”和“互联网正处于巨大转型中”的言论。从网络到沟通、从内容到搜索,互联网开始呈现的一系列变化,使一度作为网络经济风向标和晴雨表的门户网站面临强有力的挑战。2005年10月,雅虎突然宣布将与金山、当当、携程、天极网、浩方在线等网站结成“电邮联盟”,共同为彼此的用户提供包括免费邮件在内的互联网产品与服务。雅虎的这一举动,严重威胁到三大门户网站的地位。中国互联网格局的变革昭然若揭。陈天桥分析,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需求,而且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未来3G的出现,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的出现,让互联网成为一种更简单易用的工具,它会更深入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的用户群发生变化必然带来互联网内容、结构各方面的变化。顺应这一大势,陈天桥及早收购了新浪网。对此,他说:“盛大这次的收购事实上只是一次战略性的收购,是在企业面临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变化中合理的选择发展的路。”收购新浪后,陈天桥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但他认为,任何一个企业在大趋势、大环境发生变化时,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只有在变化中抓住机会,企业才能求得发展。在陈天桥的心中,时刻存在着强烈的危机感,这使得他不断思考,不断寻觅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并不断地做出判断。能否顺势而为,事关一名商人或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不过,“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要对大势作出正确的判断不容易。实际上,顺势而为是审时度势加决策。决策在瞬间完成,而审时度势则是经常不断的过程。只有经常根据实情理性预测,使理性预测最大限度地符合趋势走向,并在趋势转折时期及时实行操作,才能实现顺势而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