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学校实用百科全书-教改典型案例
15672400000026

第26章 教师评价的内容(1)

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职业道德

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一)志存高远,爱国敬业

志存高远、热爱祖国是广大教师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于祖国统一事业的根本前提。教师应当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培养大批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贡献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国家振兴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还必须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理想与信念,愿为振兴教育和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国家富强与人民的富裕而拼搏和献身。其次,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是做塑造学生美好灵魂的工作,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非分明,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守法纪。再次,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在青少年中以至整个社会上造成人人向上、奋发有为、不甘落后的革命风气。”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我们社会主义师德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优秀教师在自己的职业道德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优良品质。作为一种道德导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基本精神在于奉献,这同样是由教师的职业特性所预制或决定了的。爱岗敬业就要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教师只有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无法替代的。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作用的阳光。”因此,称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依靠言教,而且充分利用身教。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称职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同时,为人师表也是教师树立威信的基础。教育教学过程是特殊的人与人交往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思想、意志、情感、知识等进行复杂而奇妙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教师是以富有个性的具体的人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其威信不是通过摆着威严的架子训斥学生或靠教师的特殊地位居高临下地指挥学生而确立。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学生接受他们爱戴的教师所说的话,同接受他们看不起的、同他们格格不入的教师所说的话,情况完全不一样,从后者口中说出的最崇高的思想,也会成为可憎的思想。”可见,称职教师威信的确立,需要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处处用高尚的思想和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这两者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都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古人云:“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对社会承担的基本职责,不仅是“教书”,而且要“育人”。李岚清同志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很重要。要使全体教师知道,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只教书而不育人的教师不能算是合格的教师。”

(三)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严谨笃学之所以被视为师德品质的一方面表现,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此过程中具有明确而又深刻的道德精神追求,体现出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态度,其中包括实事求是精神、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爱岗敬业精神等等。其价值基础在于:①严谨笃学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②严谨笃学是科学精神的体现。③严谨笃学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

严谨笃学的教育意义主要包括:①严谨笃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所必需。②严谨笃学是教师素质所必需。③严谨笃学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

教师要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严格要求,不断地专研业务,掌握精深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要做到严谨笃学,学而不厌,只有如此,才不至于误人子弟。学生迟早会原谅教师的严厉,却永远不会原谅教师的无知。过去我们讲,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现代看来,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的是一条小溪、一条小河,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创造。与此同时,还要适合社会的需求,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弊端,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创造。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任何职业都把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作为基本的职业道德。同样,热爱教育也是对教师职业的最根本要求。教师能否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和情感。很难想像一个对教育工作不热爱、毫无兴趣的教师,会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在教师职业远未达到令人向往的当今,热爱教育事业和乐为教育事业作奉献的职业道德品质就显得更为重要。

毛泽东说过,“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清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以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高尚情操,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给学生以表率示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做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是道德的倡导者、行为的示范者。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影响学生,塑造其美好的灵魂。

热爱学生包含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容,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寄予期望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通向学生信任教师的桥梁,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在关于教师素质的调查研究中,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自己,在对教师素质进行排位时,都将“热爱学生”排在首位。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需要。教师是否热爱学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情感。教师热爱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心,并通过情感方面积极的“正迁移”作用,发展学生对同学、家人、班级、学校、社会和人类的爱心。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采取歧视、挖苦、冷漠的态度,学生感受不到温暖、爱护和关心,容易产生被冷遇、孤立、嘲弄的感觉,并通过情感方面的“负迁移”作用,对同学、家人、班级、学校、社会和人类产生仇视的态度。

(五)积极上进,乐于奉献

科学的日新月异,现代化建设要求教师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用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有明确的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愉快接受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每学期举行1~2次质量较高的、受同学欢迎的主题系列活动;主动参与学校、年级的管理,对学校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师集体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团结互助,能主动关心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各项工作。决不能像陶行知早年所批判过的“天天卖旧药,依样画葫芦”的教师那样,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是学生行为的表率,教师的进取精神将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气质和品格的形成。

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教师常年生活在学生之中,有想不完的事,说不尽的话,操不尽的心,所以教师要有乐于奉献精神,应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主旨,热爱教育,爱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为教育好学生竭尽心力。

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抓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优势,加强师德建设,以“正师德,树师风,铸师魂”为主题,以“人人争当文明细胞,个个树立模范形象”为口号,发扬砂轮能胜钢铁的精神:一是勇于凝聚人与被人凝聚,决不游离于整体之外;二是像砂粒那样勇于与困难作斗争,敢于牺牲,乐于奉献。我们倡导全体员工凝聚到学校目标和党政集体等精神与实质上,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攻关,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不断实施和加强凝聚力建设,形成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坚强堡垒,以此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唤起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巨大热情,建立新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

(六)健康心态和团队精神

教育公正既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目标,也是对教师一种重要的道德要求。作为一种道德要求,除了指社会应使每个人公平地受到教育外,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要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学生及全体合作者。坚持教育公正不仅有其实现公正化教育目的要求,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所必需。教师之公正,是其立身立教之根也,是为学生所敬、所信、所效之根也。

要抵制不良风气,保持公正,做到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辨别能力;敢于抵制不良风气,恪守公正立场;自觉培养公正之品行。

每个教师都应该具有健康心态,在未来纷繁复杂、变化急剧、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中,一个人必须具备优良而稳定的心理品质,才能适应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为此,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健康心态,才能培养学生拥有健康心态。教师应当做到自信积极,微笑乐观,面对挫折与困难,应轻松自在;教师应不卑不亢,宽仁博爱。教师只有保持良好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进入教师的角色之中,从而搞好自己的工作。实际工作中,往往有些教师不注意自我优良心理素质培养,不注重自我健康心理的修养,不太看重心理知识的学习,往往在工作中以自己负面的、不良的心理素质给学生以不良的刺激和影响。如果教师以自己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那学生将在未来社会中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此外教师还要并有能力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有研究表明,80%的教学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往往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当我们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灵敏,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学的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比学识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民主化的课堂生活是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基础,课堂上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负担的前提。课堂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着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当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营造起来的时候,减轻学生负担才会成为可能。

教师的劳动通常是单独进行的,各自从事着不同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体现了个别性的特点。但是,学生的培养不是单个教师独立进行的,需要由教师集体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这就要求不同性别、年龄,从事不同学科、专业教学的教师要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团结合作。

团结合作要做到:

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对待同志平等真诚、尊重他人人格、不随意损伤他人的自尊心,虚心听取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做到友好相处。

②互相学习、互相协调、紧密配合、认真搞好传、帮、带。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不向学生传播有损于其他教师形象的言论。

③热爱关心集体、支持领导工作、遵守学校纪律、维护集体荣誉、共创文明校风、优化育人环境。

“万业德为先”,教师工作、师德是灵魂。各类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把教师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高放在首位。针对教师的思想实际,学校党、政、工、团齐心协力、精心策划,可以在全体的教师中间开展“教师形象大讨论”、“三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系列教育”、“学陶师陶献爱心”等活动,致力于把教师道德的建设提高到一个“立高尚师德、树育人新风”的较高层次。

我们的学校还应该注意利用优良师德传统的优势,近年来在广大教师中积极开展师德传统教育活动,比如在每年教师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邀请校内外教育界前来举行“为人师表,育人为乐”的报告会,让领导现身说法,启发教师们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道德觉悟。

学校还可以与全社会的行风建设相结合,在校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学年评选出若干名“师德标兵”,号召全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向这些安贫乐教、敬业爱生、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显著贡献的标兵学习。

为了使师德教育更趋实际,建立起可信度较高的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可以积极有效地开展各种评教活动,比如组织学生给任课教师的师德表现打分;举行“我爱我师——学生最受欢迎的老师”推评活动;聘请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参与教师工作评价,重点就是评价教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有效地推动了教师工作风貌的新变化。

另外,学校要注重强化教师的风范教育,制订了教师礼仪规范,对教师礼仪提出明确要求,并认真实行,突出形象育人的理念。

二、了解和尊重学生

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一)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