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工作论坛
15795900000021

第21章 浅谈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2)

此外,中科院、国家“863”“S863”等相继开发的各种应用系统和检索软件可供选择引进。经信息产业部批准从事信息服务的众多单位,也开始投入到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的开发与探索中,如数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2000年8月推出信息加工、存储等系统服务。该系统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局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技术。同时,该系统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等一系列解决方案。这些项目的研制开发,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在总体结构、标准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可靠依据。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立的数字图书馆有:①国家数字图书馆;②清华大学建筑数字图书馆;

③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

④上海数字图书馆;

⑤辽宁数字图书馆等。

五、我国建设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建设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

1.信息的快速数字化问题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急剧增长的时代。如何对所需信息进行快速查阅已成为信息时代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数字图书馆而言,其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所有的信息、资料、重要参考文献的各种信息载体如文字、声音、视频和图像等快速准确地进行数字化。同时在信息数字化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和统一运行方式,使数字化的信息格式得到广泛的运用。

2.信息的压缩与存储问题

数字图书馆所涉及的数据类型有文本、图像、语音、图形等,数据规模是海量的,有的可达到1012—1015字节。如何存储、管理海量数据是系统设计的核心任务之一。目前,数字媒介的主要存贮方式有光盘、文件服务器和磁盘阵列等,这些方式均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在数字图书馆中,文本数据量比重并不大,所占比重大的是多媒体数据。因此,对多媒体数据必须进行压缩,妥善保存,并借助于数据技术对其进行管理,以提高信息的可用性。因此寻求一种具有很好压缩的方法,已成为系统实施的关键。

3.信息建设和管理问题

数字的信息结构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问题,它决定着进一步的信息组织和处理方式,决定着提供读者的阅读是否方便、快捷。

数字图书馆应把包括历史资料、音像资料在内的所有资料数字化后进行存放,即原有资料的录入。另外,还应将在线的网上资料、广播及媒体资料、数字资源等整理入库。在具体过程中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统筹调动,由谁来具体实施,都应予以妥善研究解决。这项工作如果协调不好,将造成大量的处于低水平层次的重复建设和人力、物力的浪费。而谁来规划、谁来制定标准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

4.数据的分类、索引和检索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目标是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提供对分布式存储信息的知识化组织和智能化访问。目前,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迫切需要一种统一的、标准的分类方法。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数据类型大不相同,存在文本信息、地图信息、图像信息及视频、音频、音乐等信息。对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分类体系和索引机制。能否制定一个比较好的分类方法,建立一个比较好的索引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工序能否开发出一个比较好的检索工具。

当前,Internet网上的信息检索模式是在交互的过程中进行浏览和自由词全文检索。自由词是指检索的关键词,是由用户选择的,不受任何限制。客户端的WWW浏览和全文查找分别是在服务器端的HTTP服务器和由WebCrawler等自动搜索软件产生的索引表的支持下完成的。面对网上巨大的信息量,目前的浏览方法费时费力,网络门户的分类索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信息检索模式等相关问题尚处于探索与“未完全确定”阶段。因此,海量数据的搜索效率与速度是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最大问题。

5.交互界面问题

交互界面(用户接口)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展现在用户面前的窗口。其实,这不仅是数字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任何系统都存在这个问题,即怎样设计一个友好、直接、方便的用户界面,使其具有人性化、智能化特性,让用户使用时得心应手。

6.版权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

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信息的安全问题等方面,已经有很多专家对此发表了看法,但仍处于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阶段。

7.工作中心:从图书馆到用户的转变问题

在图书馆和用户的关系方面,传统图书馆是以图书馆为中心,读者或用户利用文献的主要方式是到图书馆查找和利用,接受图书馆员的各种服务。由于用户利用馆藏必须亲自到馆查阅才行,这样,物理距离就成为用户选择利用图书馆的重要因素。数字图书馆则完全以用户为中心,即“全心全意地为用户服务”。因为在众多的颇具竞争力的信息源中,图书馆只是其中的一种选择,读者可以不通过图书馆而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电子信息,也可以不到图书馆而利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有些读者甚至会终生不进图书馆大门却可终生享用图书馆的服务。也就是说,用户已不真正关心“图书馆在什么地方”的问题,而是关心“如何联结网络”、网络中有什么的问题。

在传统图书馆时期,图书馆的的机构意识非常浓厚,而用户意识却相对淡薄。传统图书馆强调的是“用户适应图书馆”,而数字图书馆强调的是“图书馆适应用户”。

8.读者服务问题

借阅从独占到共享,咨询由“前台”转向“幕后”。

9.图书馆员角色转变问题

在传统图书馆工作体系中,图书馆员一直扮演着信息提供者和读者之间的中介角色,形成了所谓流通“金三角”。而数字图书馆由于实现了网络化和虚拟化,读者可以通过联机网络、个人计算机直接查询自己所需的信息,可以不到图书馆,即使到图书馆,也不一定非得依靠图书馆员。总之,由于图书馆员的中介作用下降了,他们扮演的应该是:信息资料管理者;信息分析与组织者;信息提供与传播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信息知识的教育者。

(二)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对策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尤其是GDL将成为用户提供全球情报资源的基地。它的研究和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与影响。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应对以下问题给予重视。

①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必然性,要制定国家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做好整体建设规划。创建数字图书馆涉及保密、版权等方面的问题,国家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

②加强支持数字图书馆运作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开始着手于“信息国道”的规划和建设,并已具备了建设信息基础结构的基本条件。今后要更加重视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引进。

③图书馆等情报机构的信息资源将逐步转换为以数字化方式存贮,以网络化方式相互联接并与国家信息网络联接。从而使图书馆摒弃旧的习惯思维,走出图书馆实体,形成地区、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数字图书馆,以新的面貌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我国可以先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北京、上海等地建立试验性数字图书馆,从而为更大规模地发展数字图书馆提供样板。

④尽快开展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科学研究。各馆应根据各自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软件,早日实现自动化业务管理。并且,依据藏书发展规划,有重点地将现有馆藏数字化。

⑤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全面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数据库开发、文献信息处理等适应数字图书馆要求的图书馆员。

参考文献:

1.宿长海,刘凡儒。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试析。图书馆学刊,2001(4)

2.王慕东。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图书馆学刊,2001(4)

3.陈香珠。关于数字图书馆几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江西图书馆学刊(季刊),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