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工作论坛
15795900000024

第24章 营造读书氛围倡导读书育人

李萍

我从教学一线到图书馆的缘起与我读到的一个故事有很大的关系。前些年我读到过一本书——《管理大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管理大师德鲁克。讲的是德鲁克父子有一次去看望一个将辞世的同行——另外一个大师熊彼特,说了这样的话:“到了我这个年龄,我知道仅仅有实践,想用实践来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他能够改变他人的生活。”这句话在我的心中像扔了一颗原子弹一样,过去我一直陶醉于我的教学,我读的书,我写的文章。现在我知道,这些东西如果不能影响更多的人,那价值就不大。所以我就想去找寻一条影响学生人生、自我接受读书教育的路径。我想在课堂之外建立一个读好书的文化领地,占领几个阅读制高点,收复已经失去的校外读书阵地。

没想到没过一个月我明白了,建立一个能够让学生快乐读书的平台以前是理想,现在可以是操作着的实践。我是不是不应该再等了?于是我与几个老师一商量就先搞起了图书借阅活动,起先只小规模地在高一启动并进行着,但是没有想到读书活动会如此快地铺展开来。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我对目前学生状况分析到位使然,如果它是梦想的话,那么有四个:一是改变我校学生的读书状态。现在的学生太苦了,在全世界最苦最累的人中,任何职业、任何人中你会发现是中国的学生最苦最累。因此我们认为能不能让孩子快乐一点,让他们快乐的成长?二是分解教师的疲劳战,不仅孩子苦,我们老师也苦。能不能把课外读书阵地变成学生主动求知和快乐愉悦的学习场所?分担课堂上老师请求学生学习时的苦恼、困惑与无奈。三是我们要重塑学校教育的人文精神。也有人对我说,你的人文的意识太浓,我说不是。我觉得人们常常把以人为本挂在嘴边上,爱作以人为本的表面文章。我要从我自己做起,在骨子里和灵魂中以人为本。那么我要怎样改变这样的一个现状?四是我要改变学生现有读书的状态,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掂量了半天,其实我已经酝酿了很久了,我明明知道已经有人说我狂妄冒进,但是,不读书就没有思想,没有见识、没有审美是不可能有发展的。我们知道新教育课程理念有它的一些核心理念和观念,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其实学生发展的前提有很多,读书就是一种。我亲眼看到我的一个邻居,父母亲找人到家里打麻将,一直打到12点,那个孩子说你们不能再打麻将了,你们如果再打麻将,我也不学习了,我也要看电视了,一直到两点了,看到孩子还在看电视父母就很不平衡,说:“你怎么还在看电视?”孩子话也没说,把门一关,出走了。这个事例让我在想孩子最适合在哪个环境内学习和发展,要给他一种怎样的空间,他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难道仅仅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分数,定位在考试上?我一向的价值取向是这样的:只要行动就让他有收获。不要坐而论道,不要争论不休,干就做起来。我周围的很多人都认为我太傻太执著,可是我还是做了并且做到了。我支配学生欣然读书的观点主要有五个:①无限地相信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我们学校课外读物很少,学生们只要遇到一本好书就会如饥似渴地捧读,关键是老师能不能开发出好书。我在鼓励学生们读书时常说人与人的差别最最主要的还是在业余的时间,在于你有没有信心。

②让孩子读几本对他一生都有作用的好书。有一位同学读了不少我介绍的书,他在读书笔记中写到:我在书中体会到了另外的一种对真实的表现。当代的作家,我比较喜欢的是周国平和米兰·昆德拉:前者的《守望的距离》《安静》和《朝圣的道路》,三部散文是对生存智慧的人性化探讨,是这个浮躁的社会的终极关爱;后者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慢》和《不朽》则是对人性回归的呼喊,对扼杀人性行为的抗争。在中国现代的作家中,我比较推崇的是鲁迅、老舍、钱钟书、沈从文和季羡林。读鲁迅,读的是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感,读的是那傲然于世的正直与勇气;读老舍,读的是那地地道道的京腔京韵,读的是蕴涵于平实笔墨中的浓浓乡情;读钱钟书,读的是一种饱经世事的苍凉,读的是藏而不露的幽默;读沈从文,读的是一篇诗意的童话,读的是湘西淳朴的民风……我知道了,每一个孩子在到我们学校的时候起点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教育是能不能在他们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不能真正给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

③重视成功的状态,倡导成功的体验。我总是说死人与活人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一口气。活人与活人的差别就在精神。有精神你就有希望,没精神你就一事无成。我跟学生说你不要看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好像离你们很遥远,我认为你跟他就差四个字——精神状态。现在有的同学读书很功利,总想着读了一本书就应该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使自己的成绩有所提高。其实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大量的书其实并不见得对学习有直接的帮助,但我们仍然应该去阅读。比如,在前两年还不出名的《尘埃落定》。我的一位学生在读的时候有这样的体会:阿来的语言是站着的。比如他写阳光:“这是一个阳光明亮的下午。一串风一样刮来的马蹄声使人立即就精神起来。一线线阳光也变成了绷紧的弓弦。”比如他形容土司家迎客,“大卷的红地毯从楼上,顺着楼梯滚下来……地毯不长不短,刚好铺到客人脚前。”脱离了阿来的沉重以后,我带去的书就比较杂了。经常是抓住一本书就埋头苦读。那段时间,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体内的那个自己在迅速地脱胎换骨,由瘦弱不堪变得丰盈饱满,可以看到风吹,闻到花香,在纸间轻而易举地构筑起一个世界。

④强调个性发展,注重挖掘读书兴趣,强调读书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在课上学习了《逍遥游》之后对我说:“我正在这十六七岁的风华时代,却被一个问题困扰,这就是‘我应该怎样活着’。我徘徊于孔子的入世与庄子的出世之间,无法选择。”他在列举了屈原、曹操、陆游等人的例子后,评价他们“这是何等的英雄,何等的豪气!”接下来他又说:“但这难道不是争名夺利吗?在一种庸俗的世界中为仕途多舛而苦恼,为世人不知而烦心,毕生的追求就是当上宰相之后名扬天下,这是幸福吗?”他说:“庄子则认为人活在世上只不过是一个过场,何必在乎那些功名,无忧无虑地生活不是很好吗?想象一下,青山傍水,草屋几间,开垦几亩荒地,怀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心情,垂钓于舟上,这是何等的从容,何等的逍遥!但这不是逃避现实吗?在消极中慢慢耗掉自己的时光,每天重复着千篇一律的生活,人生已经毫无目的与意义,这也是幸福吗?”不难看出这位同学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他对“怎样活”的疑问,实际上是他在人生观形成时期对纷至沓来而又相互冲突的思想的无所适从;他对“怎样活”的思考,实际上是对自己生命的严肃地终极关怀!但我更敏感地看到了阅读与我们人生观的关联。在他看来是“怎样活”的问题,在我这个图书馆教师看来却是“怎样读”的问题。生命对每一个人永远是一次单程旅行,又无重来一次的可能,所以阅读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与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后使我发现,真正深入学生们骨髓的不是故事之类的东西,而是人生的经验和法则。我跟同学们说:“随着阅读的持续和深入,我们会发现头脑中有了一个‘精神父母’,谆谆教导着我们,耐心指引着我们,严厉地纠正着我们!可是随着阅读面的扩大,可能有那么一天,有一种不同于‘父母与老师’甚至与‘父母老师’相悖的思想闯入了我们的脑子,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兼收并蓄是必要的,矛盾和痛苦是引导我们走向新境界的契机,我们不是常听到‘批判地接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吗?这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书里或许没有准确答案。人生的态度和生活的方式不可能样样都照顾到,中间要自己选择:你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你就选择孔子吧!你追求自由诗意的人生,你就选择庄子吧!当然,你或许可以巧妙地把他们融合到你的思想里。因为我觉得‘融合’是可能的,《菜根谭》里有一联:‘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就将儒道两种思想融合得很好很和谐呀。再说,我们中国人哪一个不是以儒道两种思想垫底的?”这么一说,学生接受了我的观点,能够辩证读书乐的关系。我一直认为能够把通过读书得到的各种思想融合在一起而形成学生自己健康的人生观,是学生最重要的一课。

⑤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有个学生对我说:“到了我们这个阶段,读闲书的可能是彻底没有了。遗憾的是课外书看得太少了。我对做人、处事以及生活的道理了解甚少,也没读过这方面的书,甚至没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人生,思考生活。其实我很喜欢文学,高一时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我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时时闪现在我眼前,激励着我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后来,我又读了茅盾的《子夜》和鲁迅的《狂人日记》两本小说。无奈学习紧张,还未曾读过中国四大名著,虽在电视里看过一些,但我还是想看一看原著。但我永远都不会虚度我的生命。”

上面我列举了同学们在读书中的部分体会和想法,在这些体会和想法中,我忽然诞生了“营造读书氛围”的想法。我觉得营造读书氛围应该成为新课程改革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牌。我认为读书这是给一个人、一个学校打上底色,否则你这个人是就没有品位、没有气质的。你书读多少,你的精神才能走多远;你书读多少,你的人格才能有多丰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一直认为一个民族也好,一个个体也罢,与你的读书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为了“营造读书氛围”,我推出了“读书伴我行”课外阅读计划。课外读书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们特别高兴,他们特别希望在中学阶段能够把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底打扎实。著名的名人名言、诗歌,那是一辈子有用的啊!这些东西如果能够在大家的基础教育阶段打下这两个基础那将会受益无穷,如果还能够读100本名著,我认为那将给他们的人生留下更好的精神底色。学生们真的开展了非常好的读书活动。接下来的行动是“共写读书随笔”。我认为“写作”带动的是阅读,带动的是思考、是实践。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对学生来说,写的是记录成长的履痕,反思自己的实践,倾诉自己的秘密。我的读书小组的学生对我说,“他们参加课外阅读小组之前,看了作文就讨厌,现在不讨厌了,以前写作文像挤牙膏一样的挤出来,现在从心灵中流淌出来。”事实上,为什么写重要,因为为了写得精彩,你必须活得精彩。否则你就没有什么可写。

总之,读书的教育作用学生们自己最有感受。虽然我们的学校是图书建设上的贫困薄弱学校。虽然我们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遇到很多困难,而且有困难的时候,我仅能承诺给他们一些支持和指点。但是这只是杯水车薪,如果有更多的同学加盟读书小组,我真希望全校领导以及社会能够进一步地关注,能够进一步支持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