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工作论坛
15795900000003

第3章 浅议图书馆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李萍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在《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图书馆针对语文教学形势,应如何适应新课改,以及如何参与课改的设想。

关键词:图书馆适应课程改革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随着《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改革教育进入自主、合作、探究时代。由此,图书馆便成为课程改革共同体中的一员,图书馆中的每一个人不仅应是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改革的组织者、构建者、生成者……

学校图书馆本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更应是教科研的前沿阵地,这就把图书馆的“后方”保障领地向前推到了课改的制高点上。那么,作为学校图书馆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课程改革呢?这是所有中学图书馆都面临并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的相关方面作一探讨。

一、图书馆是新课程实施中重要的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教育成果,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从这一意义上说,学校资源除了人的资源(图书管理员也是人的资源)外,图书馆也是学校目前最可利用的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到音像资料、电子阅览室,甚至电脑软件等,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对于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密切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对于优化校本资源的配置,对于提供给学生尽可能优越的成长环境,有着重要的价值。

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孩子的良师益友”;“课外阅读就像知识宝库的钥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视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和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并认为,书籍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据调查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该学校的图书馆或媒体中心的规模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此,图书馆在配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应凭借自身在文献信息、人力资源和馆舍等方面的优势,开发新型的课程资源,构建全新的学校图书馆教育活动和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系。比如学校图书馆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以课外活动为形式,以图书资料为中介,依托图书馆的设施和馆舍,组织实施《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选修课程。

这就把图书馆应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与语文课改紧紧联系在一起。

新课标推荐的书目高中部分有32种。品牌优质的看点有《家》(巴金)、《尘埃落定》(阿来);外国文学资源有译文社莫泊桑、契诃夫等人的全集,精选看点是《老人与海》(海明威)、《欧也妮·葛朗台》(傅雷译)、《哈姆雷特》(卞之琳译)、《伊索寓言》(任溶溶译)。还有公认的一流版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100回本的《水浒传》《论语》《孟子》等全文译注等。这些书目有些不仅是教材内课文的扩展与延伸,还更是绚丽多彩的课外学习资源。图书馆应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给学生创设语文课外学习与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除应该提供书讯方面之阅读资源外,还应有的放矢、竭尽所能地为“课程改革”提供最好的服务资源。

二、图书馆是学生选修课学习的重要资料库

选修课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被公认为我国当前高中语文改革的一大亮点。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旨在通过转变学习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为“选修课”的学习主人充分展示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规定的时间内,以让学生“在图书馆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选修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而懂得多元化追求知识的途径并牢固确立了图书馆意识,进而推广和普及了图书馆知识。

学生可在图书馆提供的有效平台上,依靠自己丰富的学习体验,养成合作与分享的个性品质,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此同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给图书管理员提供了适应自己的角色转换的机会,它要求馆员们:(1)做参谋者,为学生选修专题的选择出谋划策;(2)做引导者,在学生学习中,图书管理员应积极引导学生翻阅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文本文献;(3)做服务者,在学生学习中提供借阅、翻阅、网上资料的搜索的便利;(4)做参与者,与之共同学习和研讨。总之,图书管理员应该努力成为学生选修课学习的辅导员。

三、图书馆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基地是学校,而图书馆是学校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传统意义上,学校图书馆属教务管理部门,但是在新课程全方位推进的今天,图书馆除承载着文化与知识的传播外,更应该先于课堂教学改革之前,无论是在观念更新上,还是在资源材料的建设上,都要全员行动,与教学整体连动,审视与反思传统的图书馆运作模式,更好地参与并服务于新课程改革。

(一)图书馆要改变运作模式

在服务观念上:图书管理员要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观念,积极配合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对读者既要主动热情,又要耐心周到,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为师生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完善的主动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力求克服“应付”“凑合”“怕麻烦”的思想。

在服务形式上:图书管理员必须摒弃陈旧的“坐堂服务”模式,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先进服务意识。因此,图书馆不再是一个静态系统,而是一个动态系统。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图书管理员只有改变消极等待的封闭状态,直接走进课堂,真正走进新课程、体验新课程,为学生传授图书馆用户知识,使之成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构建新课改的基点,吸引更多的学生读者,让他们具备选择知识、鉴别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让图书馆的课程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能扩展图书馆现存价值的影响。

在开放时间上:要合理安排。学校的时间节奏感很强,所有活动包括教学和非教学活动都要受到时间干预,课堂是学校的主旋律。时间是一种特殊的宝贵资源,作为学校图书馆,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中午、课后和晚间时间,为课程的实施者提供一定的自主空间和环境保障。

在信息管理上:图书管理员应当成为信息的管理者、信息的研究分析人员和知识的推动者。管理员要会在因特网技术的使用中运用google和baidu搜索引擎,要了解数字图书馆特征及发展趋势,要熟悉常用的读书网站和图书馆网站,在读者用户个性化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图书馆的“知识导航”的服务特点要尽量做到呼之欲出。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现在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信息)使用的导向和顾问。”

在图书采购上:要认真调查分析各种需求性质,不搞浮夸,不追求表面形式,不片面迎合读者,不凭主观好恶办事,将读者需要和图书馆职能任务以及新课标要求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决策。

(二)图书管理员要参与学生选修课的教学

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由知识积累变为知识检索和知识创造。图书馆应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一过渡,走向未来学习型社会,在不断开启图书馆资源的同时,与语文教师一起把学生组织成若干个课外小组,以图书馆为课外活动媒介,创设一种让学生自主参与的开放式活动情境。

由此图书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又向教育教学的职能迈近一步。在为之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承担起从图书知识、检索技能到情感领域递进式的课外活动目标管理工作。

比如开设“图书的知识”讲座时,可设三个专题:源远流长的书、绚丽多彩的书、一生相伴的书。

再如开设“利用图书馆的知识”讲座课,也可设计三个专题:感受图书馆、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还可在此基础上开设“阅读知识辅导”课。让学生通过对阅读动机、阅读方法、阅读计划与管理的具体过程之体会,感受阅读对人生发展的重要关系。

如此一步步接近“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正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主动创新、延伸做好专业工作和参与课改工作的方式。因此,在这样的一个时期,要作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员,要主动了解新课程、服务新课程、参与新课程的教学。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能、热情的态度服务;以新的观念、新的知识结构及时处理学生读者的疑难问题。

所以,作为课改中的图书管理员,应站在课改的制高点上,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外读书活动,体会主动获取知识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了解图书馆的价值,并内化为学习的精神动力;感受图书馆的熏陶,热爱图书馆,把图书馆作为“第二起居室”;也使馆员们通过新课改,把自己的专业得以发展与开拓,体现自身的价值,体现图书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玢。世界教育改革走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