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主管易犯的88个错误
17567200000053

第53章 授权给错误的人

情景故事

朱经理是某销售部门的主管,为了提高部门里一个明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朱经理向此名员工授权,特别允许其可以为客户直接提供最低折扣。按照以往的销售制度,只有部门主管的级别,才有权力为具备一定资格的优质客户提供最低折扣,下属如果觉得某位客户很有价值,意欲为其提供最低折扣,需要向主管提出申请。张先生是部门里的明星员工,他的销售业绩一直很好,手里的客户也很有维护的价值,常常为客户向朱经理申请最低折扣,但是,有时候朱经理正好不在办公室,张先生便无法获得最低折扣的批准,以致影响了交易过程。于是,朱经理决定把提供最低折扣的权力过让给张先生,以便他灵动地与客户谈判。

可是,授权一段时间后,朱经理渐渐从同事那了解到,有些客户根本没有达到享有最低折扣的标准,可是张先生统统为他们提供了最低折扣。朱经理经过调查得知,原来张先生利用手中的职权置换了个人利益———张先生为非优质客户提供最低折扣,自己则从客户那里收取好处。

问题分析

主管授权给下属,既可以让自己从琐碎事情中超脱出来,还可以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如果因慧眼失察而授权给不应该授权的人,则可能导致下属不正当使用权力,使公司的利益遭受损失。在上则案例中,朱经理便犯了选择授权对象不当的错,使职权成了下属追求个人利益的工具。在进行授权实践的过程中,选取正确的授权对象是关键的一环,否则很容易造成权力的误用、滥用,使授权产生恶劣后果。

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子在《孤愤》中断言:“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即不论大国小国,祸患都在于君主过分宠信身边的臣子,让他们拥权自重。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晚年宠信“外表文静、内心暴戾”的神父勒泰利埃,结果神父滥用权力,大肆迫害反对他的教徒,监狱里关满了无辜的平民。明朝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宠信奸臣魏忠贤,不管魏忠贤启奏何事,他都是一句话:“我已经知道了,你尽心照章办理就是了!”结果魏忠贤胆大妄为,遍设特务组织锦衣卫,肆无忌惮地杀戮重臣名将。

主管对于部门的管理同样可是从帝国的兴衰中得到启示,主管如果所托非人,将职权授给道德有伤、钻营投机或能力低下的人,常常会产生如下危害:下属通过手中的职权损害公司利益,比如破坏客户关系、过让公司的利益;下属利用手中的职权作出了失职的行为,也会间接损害主管的声誉,因为权是主管授的,瓜田李下,有口难辩,很容易让人想到主管便是下属的背后主使,主管是失职行为的真正幕后黑手。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主管明明知道某个下属是善于投机钻营之人或者对方道德水平较低,但仍然让其拥有较高的职权,是由于该下属对主管死心塌地,忠心无二,主管放不下私人感情,于是便让其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可是这种公私不分的做法,最终是因小失大,赔上了自己的事业前程,就像历史上那些宠信奸臣的君王一样,在祸国殃民中失去了整个江山。亲贤臣,远小人,这种做法也许附庸了自己的主观所爱,但是最后的结局始终是民心尽失、事业倾颓。

管理讲堂

一般而言,授权给如下七种下属,可以有效地规避授权风险:

※ 无折扣执行上级命令的人

此种下属不会随意篡改自己的命令,即使他不认同自己的指令,也无法说服上级采纳自己的建议,但仍然会忠诚执行上级的命令。

※ 不逾越权限的人

这种下属知道什么事在自己的权限之内,什么事自己无权决定,当事情超越了自己的权限时,便会与上级直接交涉、协调,而不会把上级架空,替上级做出指示。

※ 不会事事请教的人

下属对上级没有依赖心理,不会一遇到什么情况,就匆忙向上级请示,他可以在不逾越权限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地处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一家总部设在密歇根州的多米诺必胜客连锁店,公司配送中心的一名清洁工,在其下班后忽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来自几百里外的一家分店,原来他们那里用于制作比萨饼的配料胡椒粉快用完了,请求中心送货。在这个紧急时刻,清洁工放下电话,扛起一箱胡椒粉,抓过钥匙,直奔送货车。他及时把货送到那里,保证那家分店供给顾客的是“货真价实”的比萨饼。———这名清洁工便是不事事请教上级的典范,他胸怀公司宗旨,敢于独立行事。

※ 为上司提供正确情报的人

对于一些有价值或者上级应该感兴趣的情报,下属会如实提供给上级,不会为了谋求私利而故意歪曲事实,以致上级作出错误判断。

※ 富有责任心,并且具备自我管理能力

这种下属不会背后一套,当面一套,即使上级不在公司时,也会谨记自己的职责和公司的利益,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 致力于消除上司误解的人

当上司对自己有所误解时,下属不会碍于上级的身份而放弃辩解,而是会竭力消除上级对自己的误解。

去梯言———

主管固然应该授权,但是在授权时,还应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即尽量避免不正确授权所带来的危害———如果你能选择出合适的授权对象,你的授权风险至少已经降低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