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主管易犯的88个错误
17567200000062

第62章 惯用批评和威吓的手段

情景故事

主管A正在训斥员工B———

“你能不能上进一点,这种报告你也好意思交给我!”

员工B低头不语。

“你看看,你只是把一些毫无逻辑的数据塞进报告里。我根本就读不通!”

“其实,我是这么想的……”

“不要再解释什么了,这份报告的水平,连个刚工作的大学生都会比这个好,你到底还想不想保住这份工作?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你难道现在就准备在这养老吗?”

问题分析

当员工的工作表现达不到管理者的期望时,很多管理者都会下意识地先猛烈批评一通,让下属意识到,他们的工作成果究竟有多糟糕,如果他们不加以改进,很可能会被公司勒令开除。然而批评之后呢?就像案例中的员工B一样,听闻了主管的厉声责骂后,他只是知道自己做了让主管不满意的事情,今后不要把自己的创造性想法加进报告里,为了保住这份工作,便不要对工作进行任何创意改革。这样“规矩”行事以后,员工B的工作绩效就会达到主管的期望了吗?然而,并不完全如此,因为员工B只是知道自己原先的工作方法是错的,至于什么是符合要求的,自己如何工作才能得到上级的认可,他并没有从主管的批评声中得到任何启示。

有的主管在管理员工时,奉行“不打骂、不成材”的准则,当员工的表现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惯于使用批评和威吓的手段,认为这样才能鞭策下属痛改前非,按照组织的要求高效地完成工作。然而,主管在厉声责骂时,却忽略了管理工作的三个重要方面:

其一,为员工的工作设定标准,让员工知道组织对他们所从事工作的具体要求,因为只有员工知道好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他们才知道努力的方向究竟是什么的;

其二,针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向他们提出反馈。如果下属的工作表现差强人意,管理者应向下属提供反馈,告诉他们,他们的工作成果离组织的要求还有多远,如何缩短以及弥合这种差距。批评也是一种反馈的方式,但不是有助于改进员工工作表现的方式,正确的反馈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根据标准来论说工作的不满意之处。

其三,对于表现出色的员工,对他们提出认可。管理者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来自上级的认可会激发员工更加努力地完成工作,强化以往的优异表现,如果表现出色的员工得不到上级的认可,很容易使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个员工,如果不是十分差劲的话,管理者每批评一次,就应该表扬四次。

管理讲堂

※ 尽量少用或不用批评和威吓的手段,采用鼓励和支持的管理风格

鲜有管理者能使所有的员工对工作投入百分之百的心力,但至少管理者可以鼓励员工尽可能为工作多投入一些。在组织中,出现特别优秀或者特别恶劣的员工,只是极端个例,即使出现的话,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员工都是处于优秀和恶劣的中间地带,他们偶尔会表现差劲,但也会常常表现良好,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员工值得表扬的地方,对于他们的具体行为,进行认可和表扬。在鼓励员工时,管理者应避免泛泛而谈的说辞,最好不要说:“我对你的表现很满意”。因为这种说辞,只会让下属感觉管理者不过是在敷衍了事,他们体会不到表扬声中的真诚。

※ 为工作设定严格的标准,并把标准要求传达给自己的下属

有时候,为了让标准深入人心,管理者不妨让相关的下属与自己一起设定标准。一切以标准说话,既节省了管理成本,也让下属远离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工作失误。

※ 对下属的工作进行及时客观的反聩

一定要让下属得到有关自己工作的反馈,这种反馈除了来自管理者自身外,还可以针对下属的工作表现,征询其他员工和客户的意见。反馈得越及时,越客观,越能在第一时间纠正员工的错误,使员工产生改进工作方式的动机。

去梯言———

“阿伦森效应”是一则关于管理风格的管理定律,它源于著名心理学家阿伦森的一个发现,阿伦森发现,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后来,这一发现被概括为“阿伦森效应”,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管理者对员工进行批评和威吓,或许能一时凸显自己的管理者地位,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对于提高下属的工作能力,几乎没有什么帮助。长久以往,管理者还会为下属留下“不讲情理”的印象,降低管理者对下属的实质影响力。

暴君诛人,圣君诛心,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以鼓励和认可的方式,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员工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