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主管易犯的88个错误
17567200000064

第64章 对低绩效员工心慈手软

情景故事

托尼所管理的部门急需一个技术方面的专家,经朋友引荐,托尼招聘了一个这方面的人才。然而一个月以后,专家的表现却很让托尼失望,托尼发现,此名新员工的实际能力与他面试时所描述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其他员工也抱怨连连,向托尼反映,这名新来的专家与他们有沟通障碍,他们很难在工作时实现有机配合。托尼觉得自己或许选错了人才,按照公司的用人规定,应该予以解聘。但是托尼对此又有所顾虑,因为一个月前托尼兴奋地向上级推荐了这个人才,如果仅仅一个月后便对这个专家予以解聘,等于在向上级表明自己用人不慎,可能会给上级留下办事不利的印象。因为有此顾虑,托尼并没有实行解聘的方案,而是与专家进行了私下的沟通,承诺愿意为他提供工作支持和帮助,希望他能改变一下工作方式,要以部门的目标为行为标准,并且委婉地告诉对方,将给他一些时间寻找新的工作。

在随后的两个月,专家的工作没有任何起色,反而更加让其他同事沸反盈天,直到专家得罪了一个重量级客户,客户拂袖而去后,托尼才意识到自己为当初的一时心软支付了巨大的代价,如果此时还不当机立断,这名低绩效员工将会为部门带来更大的损失。

问题分析

管理者在招聘人才时,很可能遇到具有高超面试技巧的应征者,对方巧舌如簧,掩饰了自己工作能力低下的事实,这便会导致管理者把低绩效员工招进组织。此外,管理者由于受个人偏好怂恿,也容易在招聘时慧眼失察,招聘了不符合职位要求的员工。在随后的工作中,管理者侦查到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后,出于以下两点原因考虑,往往会对低绩效员工表现得心慈手软:

第一,由于当初是自己决定让低绩效员工加入公司的,心存内疚,不愿意面对招聘失误的事实,因而宁愿自欺欺人地希望低绩效员工能够有所改进,日后的工作表现能达到组织的要求。

第二,解聘员工等于是剥夺了员工的生活来源,同时意味着被解聘员工不具备组织所要求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这无疑会对被解聘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造成双重打击,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管理者便暂时不对低绩效员工实施解聘,而是采取留待观察的处理手段。

但是,如果低绩效员工没有改进自己的行为,管理者让其留在组织内,不仅会削弱团队的凝聚力,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当低绩效员工接触客户时,还会导致客户对整个组织产生不好的印象,所以,如何应对低绩效员工的问题,不仅仅是管理者与低绩效员工之间的事情,低绩效员工更牵动着组织的整体利益。在管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烂苹果效应”,指的是把一个烂苹果放在一筐好苹果里,将会得到一筐烂苹果,应用在管理学领域便是将一个低绩效员工留在组织中,将会使组织沦为一个低绩效的部门———管理者对低绩效员工心慈手软,所付出的代价将是整个部门的低绩效。美国心理学家Bob Turknett说:“企业家视惩罚员工为苦差,他们宁愿选择逃避,希望问题会自行解决。很多时候,这样做只会使问题愈来愈严重。”

管理讲堂

所谓的低绩效员工,就是无法顺利履行工作职责、屡犯错误、影响团队合作、为客户留下糟糕印象的员工。关于如何避免组织中出现低绩效员工,以及当组织出现此类员工后采取什么应对策略,有如下几条建议:

※ 把工作的标准确无误传达给员工

在员工承担每一项工作之前,管理者有责任明确地将绩效期望值告诉下属,使其对于自己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心知肚明。

※ 对于员工绩效没有达到目标的事实,管理者应该及时地反馈给下属

一项研究表明,有60%的公司,产生绩效问题的首要原因是管理者在绩效反馈方面的失职,他们或许反馈得不够,或者根本没有就绩效问题向下属进行反馈。低绩效员工或者有成为高绩效员工的潜力,但他们一直没有发挥出这种潜力,或许便以为目标的工作表现正好达到让组织满意的水平,他们缺乏改进的动力和意识。所以管理者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导师,应及时将低绩效事实反馈给下属,为其提出改进的方向和途径。

※ 用事实和数据阐述员工的低绩效

详细记录员工的绩效数据、事件、绩效反馈的谈话结果,使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具体问题,针对改进的方案,管理者与下属一起协商。也只有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才会让下属对管理者的反馈心悦诚服,萌发改进的动机和愿望。

为低绩效员工发出最后通牒,告诉对方如果在试用期或一定的期限内,还不能达到工作的标准和期望值,便不得不面对离开组织的结局———这种方法虽然看似残酷,但是却是有效的激将法,员工为了保住工作,发挥出超强的潜力,改变了以往低绩效的工作表现。

※ 解雇为下下之策,不妨试着为下属进行职位调动

解雇并不是管理者面对低绩效员工的唯一途径,如果员工暂时无法胜任目前的职位,管理者可以在了解对方的兴趣和能力后,适当地为其进行职位调动,甚至给予降职的处理,但如果这些挽救措施仍然不能使员工对部门的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管理者就要反思自己录用以及留用的决定是否明智了。

去梯言———

当组织出现低绩效员工后,一般而言,管理者的道德标准与职业信条自然会进行一番博弈,解聘员工剥夺了对方的生活来源,出于道德层面的考虑,管理者难以对员工采取这种手段;让低绩效员工留在组织内,则有违管理者的职业信条,影响部门的绩效产出。此时,管理者便要意识到,职场是用绩效说话的地方,并非收留低绩效员工的慈善场所,如果你用尽了一切努力仍无法使低绩效员工得到改进,你便应该下逐客令了。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不思进取的低绩效员工尝点苦头也未尝不是帮助其成功的手段,因为只要经历一些挫折,低绩效员工才会有发奋图强的意识,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避免更多的失败。再者,员工行为优劣只有相对标准,没有绝对标准,也许此位员工并非低绩效,而是他的所学所擅长的本领没有找到合适的发挥场所,如果此时管理者给予其到其他工作场合任职的机会,反而有助于对方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