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主管易犯的88个错误
17567200000065

第65章 吝于把赞美说出来

情景故事

大卫在担任部门经理期间,总是吝于赞美下属,即使他确实对某个下属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十分满意,也从不将自己的满意之情说出来。他认为,所谓的赞美不过是学生时代的花招,对于成年人而言,这样的手法有些不成熟。

一天,部门里的一个下属推开了大卫的办公室房门,向大卫递上了一封辞呈,大卫很诧异,因为这位员工曾经针对公司的运营提出了很多有见解的看法,他从不迟到,从不请假,应该对公司有一定的忠诚度。他不明白这名下属为什么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突然提出辞职。

大卫让这名下属先坐下,想知道他辞职的原因,准备对他实施挽留政策,拒绝他的辞职申请。

下属对大卫说:“我觉得您似乎对我的工作不满意,不论我做了什么事情,您总是面无表情,我很惭愧,我想或许我达不到您的要求,我想换一个更能让自己完全表现的地方。”

听到下属这个理由后,大卫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事实上他对这名下属十分满意,他正准备委任他做项目负责人呢!大卫向下属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对于下属的过往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肯定,并希望下属能取回自己的辞呈,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工作,大卫还特别强调,自己对他的前途非常有信心。

下属从来没有听到过大卫的赞美之词,没有听到过大卫对自己工作的反馈,便以为自己的能力暂时无法匹配职位的要求,没想到,原来上级一直很认可自己的工作。听到大卫一席坦诚之词后,下属消极的情绪一扫而光,他决定取消辞职的决定,继续为公司效力。

问题分析

有的管理者喜欢不言自明的管理方式,他认为管理行为是单方的,只要自己看到下属的工作表现就万事大吉了,没有必要非向下属说一句赞美的话,他们认为这不过是惺惺作态。大卫便是如此,即使他对下属的表现十分满意,也将这种心意深埋心底,但是这并不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因为管理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员工需要来自上级的反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对部门的整体运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来自上级的赞美既是对员工过往行为的事后裁定,也会成为他继续投入工作的动力。如果上级吝啬自己的赞美,员工便会以为自己的表现不尽人意,心情黯然,对工作丧失原本的积极性。

渴望赞美与认可并不是小孩子的专属,成年人同样期盼这种积极的反馈,但是中国文化一般以含蓄为美,不喜欢将内心的情感公之于众,此时,管理者便要意识到,对值得表扬的行为进行认可和赞美,并不是管理者自己的事情,而是与管理职责紧密相连的管理战术。

玛丽·凯是美国玛丽·凯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她尤其擅于鼓励员工,对于业绩最好的业务员,她会一掷千金,将凯迪拉克豪华轿车、貂皮大衣、钻石等珍贵的物品奖励给对方。但她更贵重的奖励品是不值钱的彩带,在授奖时,她让员工高高地站在台上,荣耀地接受全公司的欢呼赞美,并且自己亲自上阵,给对方言辞上的鼓励。玛丽·凯认为,最强有力的激励员工的方式,并不是赐予金钱,而是真诚地把赞美的话语说出来。

管理讲堂

※ 放弃敷衍式的表扬方式

虽然鼓励员工是一种管理策略,但是管理者不要让这种激励手段过于工具化,只是随口丢给下属一句“做得不错”的话语,此时,下属会觉得你不过是在敷衍了事,并不是真正在内心深处认可自己的表现。所以管理者应将自己的赞扬行为注入情感,至少看上去,会让员工觉得你在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

※ 鼓励员工要有实效性

一旦员工作出值得表扬的事情,管理者便要及时地表扬下属。员工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建议、在工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这些都是表扬的最佳时机。

※ 鼓励员工要突出个性化

根据员工的心理需求,选用不同的表扬方式,鼓励也要突出个性化。比如有的员工钟爱实际的奖励和物品,有的员工则易于被上级的言语所打动,有的员工希望在大庭广众的场合获得赞美,有的则更钟情于上级的私人表达。管理者要想使自己的表扬激励效果最大化,应该按照员工的授奖喜好量身定做。

※ 奖励员工出色的份内之事

改变这种心理认知———员工表现出色是理所当然的,即使员工做的是他们的份内之事,但只要是有价值的,便要给予奖励。比如,松下公司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加提供合理化建议的活动,松下集团有6万名员工,他们每年会提出大概66万个提案,其中被采纳的有6万多个。不过松下公司的奖励政策并不只针对被采纳者,只要提案是员工严肃认真动脑想出来的,公司便会发给员工可在福利社兑换肉品的兑换券作为鼓励。

去梯言———

鼓励其实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行为活动,管理者只是找个适当的方式把自己的满意之情表达出来,便会为员工带来巨大的信心冲击,甚至远甚于获得金钱的喜悦,与此同时,员工也会更有干劲表现出色,在职场积极发挥,因为一旦你表扬员工后,员工会强化这种努力,也便让你觉得自己可以更好。所以,鼓励遵从“互惠法则”,不仅仅只有员工才是表扬的受益者,你和你所管理的部门是更大的受益者。一个赞赏的眼神,一次善意友好的微笑,饱含鼓励地拍拍下属的肩膀,给员工发送一封情真意切的邮件,说几句具体的赞美之语,都能使下属为工作投入更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