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主管易犯的88个错误
17567200000067

第67章 奖励对组织无益的行为

情景故事

A是某网络公司的技术部经理,B是其部门的一名员工,因为家中的网络暂时出现了故障,B每天下班后便留在办公室下载一些电影,准备用来消磨晚上的时间。A多次看见B下班后仍然在电脑前忙忙碌碌,以为B在抓紧时间完成手里的项目,便在员工会议上不指名地表扬了B的行为:“我们有的员工啊,工作非常努力,虽然已经下班了,但仍然留守在工作岗位上,我希望大家向他学习学习,不要还没下班的时候,就归心似箭,一旦下班的钟点刚过,就像百米冲刺一样,飞奔而出,好像在自己的座位上多呆一分钟,自己就吃了多少亏似的,你们不要在发奖金的时候,总抱怨自己拿得比别人少,应该在工作的时候,多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没有别人做得多,做得好。”

经过这次部门会议后,技术部员工的下班积极性普遍降低了,很多员工在下班后,依然留任在岗位上,一副忙碌的样子。

A对部门员工的表现非常满意,可是一次在公司的卫生间,A偶然听到了部门的两名下属如下的对话:

“我老婆老跟我抱怨,问我最近为什么回家老是这么晚,幸亏快年底了,再熬半个月就结束了。”

“是啊,我女朋友也跟我抱怨,不过,经理喜欢大家晚些下班,咱们听命就得了,快到年终评估了,咱们奖金的多少就看经理的几句话了。晚些下班就晚些下班,反正经理只是让咱们坐在那,装装样子算了。”

在随后的几天里,A留意了一下下属下班后的行为,发现有的员工在聊天,有的在进行网络游戏,有的正在浏览一些购物网站,真正在工作的,寥寥无几。

问题分析

在组织里,管理者所认可和奖励的行为往往就是下属的行为取向,下属会投其所好地做那些会得到上级奖励的行为,因此,管理者奖励什么,员工便会做什么。A奖励晚下班的行为,下属便倾向于晚下班,尽管这种行为对于部门的绩效产出,几乎起不到什么正面的效果。

在管理学领域,有一个名词叫做“威士忌效应”,术语的来源非常有趣———

一条蛇咬着一只青蛙,青蛙感到自己很快就要命丧蛇口,眼中流出了绝望的泪水。一位渔夫正好看到了这个场景,不禁生起了恻隐之心,他走向前去,为青蛙求情,希望蛇能放了青蛙。此时,蛇咬着青蛙,脱身不得,它想如果自己执意不放青蛙,也许会死在渔夫的手里,便做了个顺手人情,放了青蛙。渔夫非常感激蛇的行为,将怀里的一瓶威士忌赠给了蛇,蛇将威士忌一饮而尽,它喝完威士忌后,非常满足,因为他从来不知道天下竟然有如此好喝的东西。

看着蛇倏忽而去的背影,渔夫也很有成就感,然而就在渔夫自得满足的时候,蛇又回来了,他的嘴里咬着两只青蛙,用渴望的目光欣喜地望着渔夫,似乎正在说:“这一次该奖励我两瓶威士忌了吧。”

按照强化理论的观点,管理者奖励不正确行为的最大恶果是,这种不正确行为会重复出现,就像故事中的渔夫一样,向蛇赠与威士忌的行为反而刺激了蛇抓捕更多青蛙的动机。所以,管理者的激励举措不仅是指向过去的,更是指向未来的,管理者在表扬和奖励员工时,不妨问问自己如下两个问题:所奖励的行为是否是组织所期望的?这种行为是否有益于组织的绩效提升?

管理讲堂

美国管理学家米契尔·拉伯福著有《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在书中,他总结了管理者在奖励员工时常犯的十大错误。分别是:

(1)需要有好成果,但却去奖励那些看起来最忙、工作最久的人。

(2)要求工作的品质,但却设下不合理的完工期限。

(3)希望对问题有治本的答案,但却奖励治标的方法。

(4)光谈对公司的忠诚感,但却不提供工作保障,而是付最高的薪水给最新进或威胁要离职的员工。

(5)需要事情简化,但却奖励使事情复杂化和制造琐碎的人。

(6)要求和谐工作环境,但却奖励那些最会抱怨且光说不干的人。

(7)需要有创意的人,但却责罚那些敢于特立独行的人。

(8)光说要节俭,但却以最大的预算增幅,来奖励那些将他们所有的资源耗得精光的职员。

(9)要求团队合作,但却奖励团队中某一成员而牺牲了其他人。

(10)需要创新,但却处罚未能成功的创意,而且奖励墨守成规的行为。

案例中的A便犯了上述所列错误的第一条,针对这些员工激励方面的错误,正确的奖励原则应该是:

(1)奖励彻底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采取了应急措施。

(2)奖励实用的创造,而不是人云亦云地盲从。

(3)奖励决定性的行动,而不是无用的分析。

(4)奖励出色的工作,而不是忙忙碌碌的工作。

(5)奖励高质量的工作,而不是快速仓促的工作。

(6)奖励冒险,而不是躲避风险。

(7)奖励团队成绩,而不是个人的出色工作。

(8)奖励有效的工作,而不是长时间的工作。

去梯言———

上级奖励什么,下属往往就会把什么视为自己工作的方向,奖励等于是鼓励了受到奖励的行为的再次出现,所以,主管一定要奖励这样的行为:它们促进了组织目标的实现,它们正是自己对于下属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