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理念已成为教育界以及社会大众的共识。在这个理念的引导下,许多有识之士又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这样一些目标。在这样一个“学习型社会”,作为教师,应当或首先应当成为终身学习者。现在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的课题或问题是: 教师为什么需要学习?如何理解“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句话的内涵?教师应通过哪些学习途径来提升自身的发展?
一、 教师为什么需要学习
在教育“全球化、开放化、信息化”的时代,教学单靠经验已是远远不够了。有人说,现代教师必须要有自学的习惯及求学的热忱,应集学者、学习者和研究者等诸多身份于一身,我赞同这个观点。在教育发展日益注重内涵和质量的今天,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扎实的学科理论、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都将限制一个教师最终达到的高度。而教师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与提高,主要靠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应该说,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和潜能,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如今,这一观点在“知识经济”、知识爆炸的时代召唤下,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一提到“知识”,人们就会产生“学习”、“提高”、“发展”、“进步”这类令人向往和催人奋起的联想和心境。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学习”与“发展”已被置于核心焦点,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也可以说,教师的学习、提高、发展和进步,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头等重要的大事。
进而言之,学会学习是信息时代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正如国际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所指出的: 教育越来越成为学习,教育就是学习。对于教师而言,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者,更应当成为终身学习者。在这里,教师被界定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因为教师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职业,面对的挑战比任何一个领域都要多,要想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就应当以学习求发展,不断超越自我。可见,教师学习的意义在于成长。简言之,学习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二、 让学习成为当代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今天,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涌现。一个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就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通过广泛的学习来开阔胸怀和眼界,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可以说,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并逐渐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提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养成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从另一个方面说,古人尚且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21世纪的教师更应该做到这一点。从发展的观点看,如果不会学习,教师就不可能获得进步与发展。
从根本上讲,教师和其他职业有所不同,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而且变成了一种职业需求、一种生存格调、一种生活方式。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充实自己,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要说创新超越了,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而教师的理论功底的提高,则离不开自觉的持之以恒的学习。学习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要素。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帮助我们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学习是获取和整合知识,并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以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每位教师都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师从教的基本要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是演员;“用一生去准备一堂课”,说的是教师。教师要上好课,就像演员“练功”一样,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庄子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是说,水积得不深,就无力承载大船。同样,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在实际的教学中就会捉襟见肘。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过去人们常把教师喻为“一桶水”,指的也是这个意思。现在人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仅仅靠“一桶水”是不够的。如果说教师是“水”,那么教师应当是“活水”,是“涌泉”。要达到这种“与时俱进”的境界,离开孜孜不倦的学习是不可思议的。
再说,人生有涯而学无涯,知识是学不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过程。可是现在,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多老师除了上课,抓升学率,几乎没有一点时间来充实提高自己。教师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成了标准的教书匠。“教书匠”所反映的是教师劳动缺乏创造性,容易导致教师的平庸化。因此,我特别要表明自己的一个观点,即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当今时代,知识在一天天升值,学习一天比一天更重要。多萝茜·D.比琳顿曾说:“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学习并成长的成年人》)可见,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椐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知识折旧率”这样一种说法:“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没有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当然,今天教师的角色已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化。从这个角度说,教师光有知识是不行的。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他不是简单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才更符合时代的需要。
应强调的是,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学习和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工作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事实上,对教师而言,学习并非是纯粹的职业需求,而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很难想象,没有教师的有效学习及其专业成长,教学改革能够取得成功。
从理论上讲,终身学习是21世纪教师的必然选择,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更重要的是,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一所学校,乃至一个民族。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我们才能深切地理解教师学习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诚如国际社会所认定的那样,“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换句话说,在终身学习的视野里,学习不仅属于教育范畴,更属于生存范畴。
三、 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
如前所述,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的必然选择。著名作家王蒙说过:“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是生存,一个是学习。”(《王蒙自述: 我的人生哲学》)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学习”不是单指书本专业知识那种狭义的学习概念,而应该从一个更宽泛的领域去理解它。活到老,学到老,在信息时代,一个人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教师又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职业。因此,从教师专业学习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少研究者认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抓好四种知识的构建: 一是本体性知识,即特定的学科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即指导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和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教师既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三是实践性知识,这是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对教师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指导作用;四是文化知识,即特定学科以外的知识,理科教师应该有比较广阔的社会人文知识,文科教师也应该具有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那么,这些知识从何而来?我们的答案是——学习,而且我们认为,除了不断学习、善于学习之外,别无他途。
毫无疑问,教师学习的途径是多样的。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