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从姤卦的解读感受周易的博大精深(之一)
841732

从姤卦的解读感受周易的博大精深(之一)

挑灯看剑AAAAA挑灯看剑AAAAA2023-07-29 09:11:260

经史合参读经典日积月累学圣贤

▲张武忠老师简介

一、前言

这两年来,很多学友问,张武忠老师《看图说话学周易》的《下册》什么时候出版,我回复说,正在修改和完善之中,估计两年左右能与大家见面。

其实,《下经》34个卦解读的初稿在8年前就完成了,当时自我感觉还不错。当我三年前重新看之前的文稿时,连我自己都蒙了,解读的是什么呀,看不懂了。所以迟迟不敢拿出来给大家看,还得重新来解读。

前三四年的主要工作是完善《上经》30个卦的文稿,带着学员们完整学过两遍,有些卦在不同的场合讲解过很多遍,举办过讲座200多场,学员人数多达数千人。在与学员们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之前没有弄明白的东西,经大家一讨论,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了。经过三年的打磨,《上经》30个卦的文稿基本上成熟了,大概还剩下20%的词句还留有疑问。

▲张武忠老师和学员们在一起

从去年(2022年)七八月份开始,我决心系统地重新解读《下经》,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仍然进展不大,因为用的仍然是解读《上经》的思路和方法,解读了几个卦,总觉得不满意。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才发现是大方向错了。

大方向错在哪里了?《下经》和《上经》的框架结构和说理方式不太一样,《上经》30卦是以天道为主线,《下经》34个卦是以人道为主线,天道自然而然,而人道则不然,加进去了人的因素,事情就变复杂了。

《上经》的说理方式是,先展现天地自然万物的现象,从中感悟出人生道理,再以此延伸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而《下经》的说理方式却不同,先说祖先们在日常生活和治国平天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然后用天地自然万物的现象来验证。

这是从哪里领悟到的?还是孔老夫子给我的启发。我学习和研究周易,完全是跟着孔子,用孔子研究周易的大方向和方法,把孔子研究周易的成果消化以后,再介绍给大家,所以说我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在《易传十翼》的《系辞传》中,列举了几十段周易的原文,先进行注释,然后再将其引申到各个方面。我在反复学习《系辞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规律,他引用《上经》30卦的原文时,先说自然现象,再引申到人事上。在引用《下经》34卦的原文时,先说人生哲理,再从天地自然找依据。这时候,我突然就领悟了,原来《上经》和《下经》的框架结构和说理方式不一样呀。

找对了大方向,然后重新再解读《下经》的卦时,一下子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但即使这样,下经的卦爻辞还有很多一下子理解不透。我意识到,可能是我一个人的视野不够宽,知识储备量不够,有些行业不太了解。因此我决定,让我的学员们加入进来,大家一起进行研讨。便和徐德明先生成立了“楚晋杏坛”,吸收各行各业的朋友进来,大概每个星期研讨一个卦,我先梳理卦的大义,然后启发学员们补充,这种方法非常高效,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大部分晦涩难懂的卦爻辞原文当时就迎刃而解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张武忠老师和学员们在一起

参加研讨次数多的学员有,徐德明,瀚文,王虹,张六合,张胜利,王敏,白宏灵,晋帅锋,高冼锋,汪潇驹,尚振宇,王午临,李静,盖威,宁林东,陈宇鹏,崔张强,刘小强,余晨,王臧,史宝杰,李敏,董列,黄日旺,杨林,晁霞,张建华,李小瑞,李印坤,温家林,沈元,钰霖,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感谢学员们的参与。

我们先后学习研讨了第31咸卦,第32恒卦,第33遯卦,第34大壮卦,第35晋卦,第36明夷卦,第37家人卦,第38睽卦,第39蹇卦,第40解卦,第41损卦,第42益卦。

等到该学习第43夬卦和第44姤卦时,已到十月底了,这时候疫情形势异常严峻,便不得不停下来。再加上,这两个卦非常难懂,我一直没有梳理清楚这两个卦的主脉和大义,所以这一停就停到了半年后的现在。

除了夬卦和姤卦,《下经》还有几个卦非常难解,比如第53渐卦,第54归妹卦,第55丰卦,第62小过卦。

这半年来,我每天都在苦苦思索这两卦的框架结构和大义,重新翻阅手边的古书,认真学习两千年来一百多位周易大家的著作,从网络上观看现代各个名家的解读,综合百家之长,终于对夬姤两卦,尤其对第44姤卦有了清晰的领悟。

借此机会,我把我撰写的《姤卦解读》的全文向大家做一下汇报,因为篇幅太长,所以分成几次发布。

其目的是,其一,给广大的周易爱好者学习尤其是研究周易,提供一个完整的思路和过程。其二,加深对“看图说话学周易”这种方法的理解和感悟。其三,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解读周易。

希望对大家学习和研究周易能有所帮助和启发,并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在学习群里展开讨论!

二、概论,夬姤二卦很难懂,姤卦的主要卦义是什么?

姤卦是周易的第44卦,前一个卦是第43夬卦,这两个卦的卦形上下颠倒,称为覆卦或综卦,卦形颠倒,意味着其呈现的卦象和引申的哲理或者前后衔接,或者相反。

第43夬卦完整版

第44姤卦完整版

夬卦和姤卦历来是周易中比较难解读的两个卦,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历来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难在哪里呀?

其一,这两个卦对应到人事上主要阐述什么道理,对应人生和治国平天下的哪一个阶段,对我们人生有什么启示。

其二,原文的字辞太难理解了。比如姤卦的卦辞太简练了,“姤,女壮,勿用取女”,从字面上看,这个女人太强太壮了,不要娶这样的女子为妻,这不是歧视妇女么,难道姤卦只是讲这么浅显狭隘的话题?除了卦辞很难,几段爻辞也令人费解,“系于金柅,羸豕孚蹢躅”,“包有鱼,不利宾”,“包无鱼,起凶”,“臀无肤,其行次且”,“以杞包瓜,有陨自天”,这条“鱼”到底指什么,“包有鱼,包无鱼”有什么寓意?“以杞包瓜”什么意思?“有陨自天”什么意思?

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找对宏观的大方向,先看看孔子是怎么看的。孔子在《序卦传》中说“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阐述了夬姤二卦的衔接顺序,夬的意思就是“决”,决除,清除,但万事万物不会完全被决除殆尽,总会死灰复燃的,总会再次不期而遇的,所以夬卦之后紧接着就是姤卦了,夬卦和姤卦是一对冤家,一个是“决”,一个是“遇”。我们再看一看孔子在《杂卦传》中是怎么说的,“姤,遇也,柔遇刚也”。

我们注意到,孔子把姤卦的卦义用一个“遇”字来概括,什么会“遇”,就是不期而遇。

“遇”字的组成是“禺”加上“辶”,“禺”是指物品和事物的边角,在道路上不期而会就叫做“遇”,提前安排好叫做“会”。

在周易中有很多个“遇”字,第13卦同人卦九五爻“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第21卦噬嗑卦六三爻“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第38睽卦九二爻“遇主于巷,无咎”,睽卦六三小象“无初有终,遇刚也”,睽卦九四爻“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睽卦上九爻“睽(kuí)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tuò)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第43卦夬卦九三爻“壮于頄(qiú),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第55丰卦初九爻“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丰卦九四爻“丰其蔀(bù),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第62小过卦六二爻“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小过卦九四爻“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小过卦上六爻“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shěng)”,这些“遇”都是事先没有想到的碰上邂逅。

为了加深对“遇”字的理解,我们还可以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剖析一些带“禺”偏旁的“字”。加“人”为“偶”,加“阝”为“隅”,加“心”为“愚”,加“宀”为“寓”,加“口”为“喁yóng”,加“土”为“堣yú ”,加“山”为“嵎”,加“頁”为“颙yóng ”,加“金”为“鍝”,加“骨”为“髃”,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话归正传,既然孔老夫子把姤卦的哲理概括为“遇”,那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一步步去寻找解读姤卦的大门。万事万物都有其相遇之道,阴阳相遇,天地相遇,日月相遇。引申到人世间,人和人的相遇,男和女的相遇,君子和小人的相遇,君王和臣子万民的相遇,还有与社会风气的相遇,这些相遇有的是好的有益的,有些却是不好的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万物相遇才能有机会,俗话说相遇即是缘分,就看你怎么对待和利用这种不期而遇,好的机遇来了,有的人能抓得住,有的人却失之交臂。姤卦就是辩证地看待万事万物的相遇,全面地论述天地万物和人世间的种种相遇之道。

周易的框架结构就是“观象系辞”,换成通俗说法就是“看图说话”,古人是象数思维,他们从枯燥的阴阳爻组成的卦形中,看出了自然万物和人世间的万千气象。

点击下方图片,即有机会获得张武忠老师签名的国学著作!

【张武忠老师公益课程】

张武忠轻松学周易

张武忠周易100讲

张武忠解读道德经

每天学一点周易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论语乡党篇第十》

《论语子罕篇第九》

《论语泰伯篇第八》

《论语述而篇第七》

《论语雍也篇第六》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里仁篇第四》

《论语八佾篇第三》

《论语为政篇第二》

《论语学而篇第一》

关注公众号“把经典还给老百姓”,跟着张武忠老师学习《论语》、《道德经》、《周易》等国学经典。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