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中篇2.19—2.21)
843067

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中篇2.19—2.21)

段一凡段一凡2023-07-30 17:48:500

2.19 善摄生者(原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释义】人之生死乃自然之规律,初出于世而为生,终入于地而为死。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况:第一类是顺自然而生息,无病无灾,享尽天年而亡的长寿者,约占十分之三;第二类是因先天不足,体质较差或生病伤残而未尽天年,中途夭亡者,也约占十分之三;第三类则是因恣情纵欲,贪酒好色,生活奢侈,享受过甚,或追名逐利劳心过度等而夭亡者,亦约占十分之三。这第三类人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为什么也会短命?是由于他们的生活条件太优厚了的缘故。据说,古代精于养生护身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入军阵中也受不到兵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兵器对其身无处击刃。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他没有可以致死的地方。他淳朴无欲,恬淡无为,慈悲善良,毫无恶念,不会主动加害野兽和他人,所以野兽和他人不会以他为敌。

2.20 尊道贵德(原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释义】道生成世间万物,德养育世间万物。万物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呈现出来,并随自然环境和气候等的变化趋势由小而大地成长起来。所以,万物莫不尊崇道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贵,是由于道德生养万物并不是使用干涉和强制的手段,而是纯任万物顺其自然而化育生长。 因此,是道生了万物,德养了万物,使万物生长发育,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和保护。生养万物却并不据为己有,抚育万物却并不自恃有功,护佑万物成长却并不任意宰割它们,这是最高境界的品德,称为玄德。

2.21 知子守母(原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释义】天下万物都有起始,这个起始就是道,它作为天下万物的总根源,就是天下万物的母亲。既然知道了道是万物之母,也就知道万物是道之子;既然知道了万物是道之子,万物就应当不离其母,即不离于道,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人若能闭塞眼耳口鼻,做到清心寡欲、恬淡自养,就能固根抱本,终身都不会有烦扰、忧愁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窗孔,必然受到声色美味的诱惑,劳心于追名逐利之事,则背道忘本,终身都不可救治。人若能够见小而知大、察微而知著,则叫做明智;人若能够持守柔弱而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则叫做强大。人若能运用道的光芒,使自己内心归于明亮,就不会给自身留下祸殃,这就叫做承袭了真常之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