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九真要锥指前言部分注
846393

九真要锥指前言部分注

猪王小屋猪王小屋2024-02-02 13:06:070

九真要锥指

(此书本偶然得之,观之言语古奥,流传并无注本。欲往白云观拜见三申道人,奈何市肆白衣,不得窥其门径。今勉力钻研,翻查资料,意有所会,随手注于一旁,也勉强算是一家之感悟罢。观概述、典录原文及自序,《九真要》乃医而然。然涵泳文章上下,则有不少治国理政之言。九者,久也。《九真要》非仅仅论长生久视之道,亦概言长治久安之道也。两者甚至有密切的关系。国治则民安,民安则有养,民养则有寿,民富有则求长生也。)

概述

《九真要》是《玄隐遗密》丛书中的最质朴深邃一部,她自实践中逐渐衍生,由每一个脏器对人体的功能开始,并列而叙。将每一脏器的形成,功能等阐述得极为细致。

与今人所识不同的是,她将各脏器之间的联系描述得甚为清晰,认为每一脏腑间都有直接关联,并依其运行不同而分门罗列,如其或主营,或主卫,或主营养。皆朴素,理性地分作阐明。

《九真要》不局限于五脏六腑,而是对自然人体的每部分功能做了相应叙述。这就是《九真要》作为一部自然医学书籍区别于其他典籍之处,也是她最为突出的特色。

典录原文

二王古,(二王,应该指伏羲和神农。伏羲画八卦,乃阴阳五行之始祖。神农尝百草,《神农本草经》乃中药学之始祖。)歧辕遠。(歧通岐,指岐伯。辕即轩辕,指黄帝。两人皆医林圣手,中医学始祖。)经册亡,(亡,失也。)方生独。(方生即方士,指从事医易巫卜之人。独,《说文》犬相得而斗。方生独,指方士皆自以为相得二王和歧辕之道,互相不服气,如犬一般狂吠而斗。)方士啬,(啬,从来从㐭,本意为爱其谷廪而藏之。方士啬,指方士爱其手中经册,如藏谷一般藏其经册而不示人也。)忧生憐。(忧,指疾病。忧生即病人。憐,《说文》哀也。忧生憐,指病人得不到良好的治疗,故哀怜也。)执所密,莫外传。(皆是因为方士执医典之密以自重,而不外传故也。

昔容成子侍商,(侍,《说文》承也。商,《集韵》诸良切,读若章,指治历也。《太史公自序》:“张苍为章程。”其注云:“章。历数之章术也。”侍商,指承继治历的职位。古代治历掌历法者亦巫医也。旧注或谓“侍商”乃侍从商汤为臣,则大谬也。盖容成子乃黄帝师,何以臣汤?故《玄隐遗密》当属三坟,乃黄帝时书也。)哀其道不彰。(其道,即指医道。)身退以游四野之陆。(四野,泛指四方。)故考雧子十数人,(雧即集。)之游录者三十数,(之,遗也。游,谓无事闲暇总在于学也。《礼记·学记》:“息焉游焉。”游录者,指无事闲暇总在于学而录成文章者。)历十三春有时。

成册者曰内经十八囪,(囪即窗,聪也。聪,《广韵》明也,知其微而辩说是非也。)合七十二卷。曰九纪九囪,合三十六卷。曰九眞九囪,合三十六卷。

故录者,容成公谓考虞。(考,犹稽也。虞,备也。考虞,指稽合成书,广大悉备。)继之,歧载公曰唐鹿、田陈公曰季裳、长憐公曰子徎、宣郑公文夏、囂兼公仲山、歧山公子甲、郌上君胤鬤、秦右公伯穰、西倾公伊環、关丕公季容。(此十人,传承有序也。)

殷周之伐亡北山。(殷商时,周为诸侯国,故谓之殷周。北山,指梁山以北豳地。)尚粱公扈瓤、上邽公齐萠、阴渭公蔡蓒、江右公汤举、殷常公丘宣、长桑君扁鹊、平灵君子阳、东海公越人、虞山公子廉廿传也,亡之南山者。(此九人承上十人,加上容成公,传承共二十人,故谓之廿传也。亡,从人从乚。徐锴曰:“𠃊音隐,隸作亡。”故此处亡读若隐。亡之南山者,指此九人皆隐居于梁山之南岐下之地也。《史记·周本纪》:“(古公)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即明以梁山为界而分山南山北也。)侯王伐已,兆庶惶惶,(兆庶惶惶,指百姓惊恐而威服也。)秦乱也。(秦,指陇西之地。乱,训治。陇西之地大治也。)

雦池公季恬孝、汉江公刘憕當、楚长君夏恕沾、樵山君华懬眴、至圯髯公黃志石之后者,即传派次,(派,《说文》水分流也。次,处也。即传派次,指传承非一脉单传而是如水分流,出现了不同的传承流派。)考录以证来者矣。(证,《说文》告也。来者,指后人。考录以告知后人也。

[上为圯髯黄公附九真之言也。派则以字,(字,文字也。谓以文字方式传承分流。)廿次而传之。(传承衣钵者二十人次。)则余七十有一嗣也。此处今删去派次及辧伪法者。(辧,同辨。)唯恐不耻者幌其传而祖蒙其垢耳。(幌,饰形貌。)]

心者,形内也,非表也。(心乃求形内之真非求表饰之伪也。)字者,次也,(次,《玉篇》:叙也。《解释》:“叙,抒也,抒洩其实,宣见之也。”)非名也。(文字乃宣见事物真实而非求名也。)礼之举而道隐。文乎。憐乎。故容成师者,会其天下,(指汇集天下医道之术也。)众而录之。(众,《集韵》《韵会》之戎切,读若终,尽也。)今祖容而远,(而,犹乃也。)我自次其志矣。

自序

人之其灵,贵在其传,恒秉受之匪一。常经见之所释,显乎生道之赫然矣。(生,读若性,是赋命自然,天命也。生道,指赋命自然之道。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之谓也。)

若夫神如,知未有之可循者,非淳一而莫能。览本瞭柢,闻讯通情者,非一专哉焉。工至而为道,汇点滴之可以江海。弃逺大孰就犹,(逺,古同远。犹,《集韵》《正韵》𠀤余招切,读若遥。放弃远大目标怎么能到达遥远的地方?)子之至。(子,叶济口切,读若走。走之则能至也。)木大可千围,非时间胡够?故知在微也,成于大。知同乎阴阳,瞭其权衡者,明物我之别异也。故知心物之常,辧清浊浮沉之应,则久而灵造也。(辧同辨。久者,常于中也。《中庸》:“不息则久。”灵,神明也。造,《正韵》始也。则心常于中而神明造始也。)若无,其非假物,其久存。空虚非不充,而视莫可得。山川无不虚,(虚,次也,处也。山川皆有其所处之地。)而触之非能应焉。

观夫天地之事,则验之为真而盲者是假。(盲,叶谟蓬切,读若蒙,欺也。)授乎精血之躯,(授通受。《周礼·天官·典妇功》:“凡授嫔妇功,及秋献功。”《周礼·秋官·司仪》:“再拜授币。” 授即受也。)彧顺逆而天渊别。(彧通郁,《尔雅·释言》气也。《诗经·小雅·信南山》:“疆場翼翼,黍稷彧彧。” 彧彧即郁郁,茂盛貌。)不无妄,(不训丕,奉也。无妄指无病无灾。不无妄,指奉养身体希望无病无灾。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诗云:“布卦求无妄,祈天愿孔偕。”此之谓也。)辨非物分,(物通䀛,《集韵》视也。分通匪,《说文》一曰非也。《周礼·天官》:“以待国之匪颁。”其注:“匪读为分。” 非与分,皆指违逆养生的生活习惯或违逆身体健康的病患。)实心之所以尽者也。

故历生之谓九,(历,尽也。生,性也。历生犹尽性,指究尽人所禀之性命。《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之谓也。)神明者所以真,则知九真之为要,道其莫汇于言矣。是以知九真之为要,非言可尽之,当汝心之可授于明者也。

是引非引,提辨勿识,以澈观。静寂乎,灵空自清。执往乎,(执往,指持守往古之医道。)识自复明,一得之索尽于斯矣。赤城后学憭一篡于京都。(憭一即三申道人,原名刘来信,后随一位云游道人学医时改名刘至贤,再后来自称三申道人。为什么叫三申道人?三申捻髯笑曰“学了一百,只懂了百分之三,运用了百分之三,这些年来一直是一知半解,所以叫三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