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注
843350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注

猪王小屋猪王小屋2023-07-31 11:50:490

[通行王弼本]

(此篇义有旁出,所误源在韩非。《解老》谓神之少废为啬,后人因之而歧路旁出也。或谓之俭,或谓之节用,或以为吝啬,皆非是也。敦煌、遂州本“啬”作“式”。式,法也。然任法治国之言与后文文义明显不同,显然“式”字乃后人妄改为然。王弼注云:“莫若,犹莫过也。啬,农夫。农人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于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于此。”王扉《破云·老子密码》:“啬通穑,谓农事之意。”两者皆得其大略而义有偏失也。盖穑指秋收,早服指窖藏,莫指鼎定天下,极指皇极,国指侯国,如此文义一贯而下,论君主治理天下,农事为先,封建为重也。)

治人事天,莫若啬。(啬与穑同,指秋收也。《说文》:“谷可收曰穡。”《尚书·盘庚》:“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其疏云:“种之曰稼,敛之曰穑,穑是秋收之名。”《汉书·成帝纪》:“服田力嗇。”)夫唯啬,是谓早服,(早与皁同。《周礼·地官·司徒》:“宜皁物。”《释文》:“皁音早,本或作早。” 皁,《正字通》俗读若灶,义同。灶亦作窖。《集韵》:“窖,则到切,与灶同。”故,早者,窖也。服,事也。早服,指窖藏之事也。唯秋收乃有窖藏之事也。)早服谓之重积德。(重,《说文》厚也。德即得,获也。秋收有获则厚积窖藏也。)重积德则无不克,(窖藏谷物丰厚则战无不克也。)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后有断,则义更显明。莫,定也。《诗经·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知,主也。极,指皇极。战无不克则鼎定天下,主其皇极。人君为民之主,大自立其有中之道也。《尚书·洪范》:“皇建其有极。”是也。)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国,邑也,即侯国。邑,《说文》国也。侯国称邑。《尚书·武成》:“用附我大邑周。”《诗经·大雅》:“作邑于丰。”鼎定天下主其皇极,则可以分封侯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母,《广韵》牧也,指育养子民也。有侯国之牧治,天下承平,国祚方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深根者,重农也。固柢者,分封也。长生久视,指国运绵长。)

[帛书]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蚤服,(蚤与早通。《越语》:“蚤晏无失,必顺天道。”)蚤服是胃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胃深𡏒固氐,(𡏒,字书无义,疑即墾字误。墾,即垦,治田用力也。氐,木之根氐也,亦作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