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隐藏的惊天秘密,2000年无人发现,原来是被我们忽略了
说到道德经,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它就像一盏璀璨的明灯,在中华文明长河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今,海外学者们早就将其翻译探讨,并从中汲取养分指引生活。但是我们中国人反而很多都未曾好好理解这个国粹。
道德经中蕴含的智慧观点数不胜数,但是核心的概念就在“无为”二字。
听“无为”二字,你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一定是托着腮帮子睡大觉的懒人形象。但是,你猜错了!道德经中的“无为”可不是懒癌晚期。
老子说过,“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这个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其自然属性,你若执着控制、占有,反而会败掉自己,失去正道。
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是“无为”呢?
什么是“无为”?道德经里,老子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这个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其自然属性,你试图去控制、占有,反而会败掉自己,失去正道。
再举个例子,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活着的人身体柔软,死去就僵硬了。草木还在生长的时候柔嫩脆弱,枯死之后就硬木疙瘩。这说明,生命体柔弱的时候反而富有生机,一旦变得坚硬,就开始走向死亡。
所谓“无为”,就是要顺应事物自然,遵循其软弱富有弹性的本真状态,而不是刻意为之、强求改变。
比如,我们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农夫看了“拔苗助长”的书,就跑到田里,把刚刚发芽的小米苗尽数拔高了一厘米,结果毁了整片庄稼。这就好比我们时常受到一时鸡血的激励,便下定决心要好好改造自己的生活。比如强迫自己每天早起跑步健身,严格控制饮食计划节食减肥,工作之余坚持学习进修2小时。然而事实证明,我们的生物钟根本不适应早起,嗜甜的味蕾怎忍受清淡的蔬菜,疲惫的大脑哪还有心思去学习。最终,所有的计划都以失败告终,不仅前功尽弃,还会为此自责、压抑,陷入痛苦的循环。
可见,生活中任何强迫和勉强自己的做法,都有违“道”,必然适得其反。正如老子所说:“反者道之动”,强行反其道而行,注定落得个失败收场。
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握生活中“无为”的智慧呢?答案也在道德经里:“上善若水”。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能滋养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处众人之所恶”,水总是流向低洼之地,这正是“道”的体现。顺其自然,不争名利地位,才是接近“道”的生活之道。
道德经中“柔弱”,也被很多人误解。其实,“柔弱”是老子对当时帝王的劝导。古代君主手握大权,老子希望他们多加柔软谦和,少干预百姓,以免权力过度膨胀。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合理的奋斗努力,提升自己,并非错误。只要方式方法合乎自然,顺应本心,不要勉强。
生活中处处留心体悟“道”,顺应自然,才是无为;既不可放任自己,也不可蛮干苦干,这就是“无为”的真谛。就像一叶小舟,既不能漂泊随波逐流,也不能逆流反浪,只有顺水而行,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无为”看似简单,其中蕴含的智慧却博大精深。它教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怎样过一种既积极向上,又洒脱自在的生活。正因如此,2000多年来,无数先贤君子,不断从中汲取养分。而如今,这个古老的智慧,也在给予我们普通人启迪、指引的力量。
· END·
- 0000
- 0000
- 0000